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23 天賜之幸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802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08

    溫泉出益昌。

    多年前,位於巨馬水路中遊的益昌,數地皆發現溫泉蹤跡。且水溫極高,近似沸湯。數年前,劉備曾命人試將溫泉水引出。看能否代替薪柴,為城邑取暖。於是令匠人沿途鑿渠,引溫泉下山。無奈熱損太大。等到平地,已近常溫。匠人來報,需造涵管,上覆土石。引水地下,方能保溫。時臨鄉不過一縣之地,造價高昂,無法承受,匠人上報劉備後,便沒了下文。

    待並六縣為國,國力強盛。遠在洛陽的劉備念念不忘,遂命將作館,不惜工本,燒造陶製涵管,深埋地下,裹纏稻草繩結,澆築白堊灰漿,並覆土三重保溫。終將熱泉引入臨鄉、益昌、平曲、南關等,臨近數城,冬日取暖,已無需燒炭。

    溫泉育種、溫泉保暖,兩不誤。今又為巨馬水路升溫。一舉三得。

    隻恨溫泉太少……若得足量地熱能,整個薊國取暖皆無需燒炭。

    乃時下最安全易得的清潔能源。

    除去木炭,薊國已用石炭取暖。

    “豫章出石,可燃為薪。”石炭便是後世的煤炭。時下又稱:湮石、石涅、黑丹等。而用焦炭冶鐵,也上薊國百煉鋼產量大增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最意外之喜,便是黃金台。

    英才不斷,絡繹不絕。薊國再無缺人之困。奇才難得,良才不少。

    近又有中山人劉聰,字子惠,直升五層。乃冀州名士,耿直貞烈。兩位國相,見之甚喜,這便舉薦給主公劉備。劉備即拜為幕府軍司空丞,秩千石,銅印黑綬。軍司空丞,位在軍司空令之下。不可謂不權重。

    劉備督造臨鄉城時,未雨綢繆,設內中外三城。外城多置爵民、官吏宗族。中城為百官居所。內城便是王宮所在。隨著百官家眷,宗人不斷遷入。臨鄉城戶數亦迅速增加。

    薊國之中便是臨鄉。劉備擇吉日,晉升臨鄉令婁圭為“薊都尹”,秩兩千石,銀印青綬,位同郡守。掌三百裏臨鄉,十城政務。兼領薊王宮中庶子。

    “尹”,乃國都專用。比如京兆尹、河南尹。“薊都尹”亦合規。剩下數縣,卻不可稱“尹”。按照劉備的設想,以十城,百萬口為限,各縣將依次升為郡。縣令升為郡守。掌境內各城邑政務。如此便形成:城令、郡守、國相,三級權利架構。

    薊國地窄卻民多。諸事繁雜。諸如大朝會,竟往往要從日出(卯時)初,直到日昳(未時)末。可見一斑。

    所謂能者多勞。讓諸如婁圭、北海一龍、崔琰三友,政令隻限於一城之內,著實太過屈才。如此,處理治下十城政務,可謂人盡其才。且也大大減少了兩位國相的工作量。

    繼任臨鄉令者,乃少師陳寔第四子,陳諶,字季方。與兄陳紀齊德同行,父子三並著高名。世稱:三君。

    三君皆仕薊國。震驚天下。

    42737/2615976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