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0 雕版印鈔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126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34

    實在是太方便。

    對劉備而言。貲庫的存在,瞬間解決了現金流的壓力。每月隻需在戶頭上添加一筆數字,就等於支付了三億錢的現金。實在是太輕鬆寫意。

    料想,四年刑期之內,羌人多不會大量支取。

    待四年刑滿。羌人為長久留居,所賺薪資,便會為購買宅院、良田等,盡數揮霍一空。賬目瞬間持平。

    金融杠杆。就是這麽神奇。

    道理很簡單。以薊王之“赫赫威名”為信用擔保。貲庫裏,究竟存了多少銅錢,羌人又如何能知曉。

    何不搶劫貲庫。

    如少時太平逆賊,又如年前泰山賊寇。無銅身輕。麵前便有一座錢山,一人又能背動幾何。且背滿銅錢,又如何逃亡。再者說,貲庫必建於堅城之內。賊人便有心亦無力。

    貲庫的支取方式,因左伯皮紙風靡薊國,亦隨之改變。不同麵值的“券鈔”,先已在薊國流行。有“十角”、“廿角”、“卅角”、“卌角”、“百角”、“皕(bì)角”。

    四出文錢,被稱為“角錢”。“十角”,便是十文錢。券鈔自比銅錢方便。可解銅重之苦。為防賊人仿製假鈔,從皮紙、印文、油墨,薊國將作館皆耗費心機。

    雕版印刷術,始在“券鈔”中首用。亦讓劉備始料不及。

    手書初版“券鈔”麵額的薊國少師蔡邕,看過雕版印刷後,福靈心至。衝一眾匠人長揖及地。若將書籍雕刻在木板之上,再塗抹油墨印刷。豈非事半而功倍。

    功效遠超《熹平石經》!

    蔡邕這便著手嚐試印刷書籍。

    得知前後諸情,劉備欣然點頭。

    所謂水到渠成。科技的進步,乃曆史之必然。又豈是人力能夠阻擋。

    羌人足月辛勞,隻換來一把券鈔,似於心不忍。劉備便沒有在隴右強推紙鈔。

    奈何絲路豪商紛紛進言,大量銅錢不便攜帶。劉備這才勉為其難。在隴右亦發行大額麵值,可與馬蹄金等值兌換的“代金券”。簡稱“金券”。引來沿線豪商,交口稱讚。代金券,本不流通。隻用於等額兌換馬蹄金。奈何薊王信用太高。金券一出,立刻風靡絲路。大宗交易,皆用金券來支付。

    左伯桑皮紙,擁有純正的纖維構造及特殊香氣。可防蛀蟲叮咬。用來印製券鈔,實在是極好。

    為防水漬。幣值十萬以上的大額金券,皆被密封在白琉璃中,琉璃乃天下至寶。“琉璃金券”,又稱為“寶鈔”。

    便是“平如銅鏡,透如冰晶”的白琉璃,時下亦無人能仿照。更何況封印其內的金券。薊國超越時代的防偽技術,加之薊王冠蓋天下的赫赫威名,成就了紙幣的劃時代誕生。

    正如史上由陛下鑄造的四出文五銖,被稱為“三大凶錢之首”。而由薊國鑄造的四出文五銖,卻被稱為薊國上幣類似。

    這便是信用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42737/26974793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