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6 敦煌六姓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32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39

    久而久之,敦煌便成了西遷氏族,聚集之地。兩漢之交,王莽逆亂。敦煌大姓趁機洗清罪行,成為豪強,又進而成為世家。

    所謂鶴立雞群。又說‘矮子裏挑將軍’。

    正因隴右多羌胡,漢人日漸稀少。唯有世家大族,方得以安心習經學文。普通百姓,糊口都難,何談苦讀聖賢書。此也從客觀上,助長了大姓壟斷西州吏治之聲勢。

    “豪門、寒門,皆是百姓。豪門士子,自當啟用。然寒門學子,亦不可忘。”劉備笑問:“寒門士子,諸位可有所獲?”

    眾謀主便又相視而笑。

    由軍正沮授,見書錄呈上。

    蘇則,字文師,扶風武功人。少以學行,聞名鄉裏。年二十被舉為孝廉,又舉茂才,朝廷曾征去京城任職,卻未應召,現客居酒泉。

    曹全,字景完,敦煌效穀人。“蕭規曹隨”之曹參後裔。生性賢孝,收養季祖母,先意承誌,存亡之敬,禮無遺缺。故鄉人為之諺曰:“重親致歡曹景完。”建寧二年舉孝廉,官郎中,拜司戊部司馬,討疏勒王和德。師還,遷右扶風槐裏令。旋以弟喪棄官。今年初,複舉孝廉。

    周生烈,字文逸。本姓唐,因自幼在母家周氏長大,故改姓“周生”。好注經傳,曾為《左氏傳》、《論語》作注。

    侯瑾,字子瑜,亦是敦煌人。少孤貧,依族人居。性好學,為人俑(客庸)作得資,暮還,燃薪而讀。常以禮自守,不欺暗室。州郡累召,皆稱疾不到。後徙入山中,靜思著述。西河人敬其才,不敢呼名,皆稱“侯君”。

    細細看完,劉備欣然點頭:“皆忠直之士。可堪大用。”

    李儒笑問:“當從何人為始?”

    劉備笑答:“自是‘侯君’。”

    眾皆拜服。

    四人中,唯有侯瑾,乃真正隱士。名聲之隆,可比商山四皓。若能說動此人,餘下數人,自當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打聽到侯瑾隱居在敦煌卑羽山中,劉備這便輕車簡從,親自登門拜訪。

    自大震關到卑羽山,約三千八百裏。輕車一日三百裏,亦需十餘日。來回需一月。

    無妨。隴右皆平,別無匪患。尤其是絲路沿線,城池關隘,皆有幕府將校駐守。劉備全當出遊,順便體察沿途風土民情。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劉備位高權重。一人身係江山社稷,萬千黎民。便是出遊,亦絲毫馬虎不得。

    史渙領繡衣吏,希雷婭領禦衛,發機關兵一百輛,西去敦煌。

    除去巡視河西四郡,劉備還要親眼看一看,都護府右丞李儒修築的洪池嶺。

    出隴山,有中、南二絲路可選。當走中線。

    日升出發,日落前已達隴縣。絲路要衝,上邽縣,便涵括其中。

    上邽(guī),古縣名,本邽戎地。武帝元鼎二年,析上邽,在關隴要衝置清水縣、戎邑道與隴縣。明帝永平十七年,又改清水縣為豲(huán)坻聚,與綿諸道、戎邑道一起並入隴縣。

    “豲坻聚有秦亭”,秦人先祖,秦非子牧馬有功,封邑於此。周莊王九年,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,始置邽縣。上邽乃華夏史上最早設置的縣。

    天色已晚,劉備這便入駐秦亭邑。

    42737/27110268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