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0 群盜蜂起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446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43

    能與二千石薊都尹婁圭,平起平坐者,鍾繇算一人。北海一龍必有一人。崔琰三友必出一人。潁川五傑當有一人。

    薊國二千石,可比萬石高俸。千裏沃土,足可養育千萬國民。

    為何薊國上下,皆篤定必獲增封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。黃巾之亂時,陛下雖對薊王頗多忌憚,百般掣肘。然,此一時彼一時也。天下太平,無宗室可趁亂而起,奪取皇位。便是薊王,亦不例外。帝位傳承有度,宗室無法覬覦大寶。參考陛下心中的危險算式。薊王已從首位,退出三甲之外。不再是陛下心頭大患。後續還需薊王,輔佐江山社稷,與大將軍何進分庭抗禮。自當榮寵備至,位極人臣。

    再者說來。平定隴右,亦是大功一件。更不計前嫌,施以援手。才令董驃騎轉危為安,得以凱旋。二功相加,必然增封數縣。

    大漢十三州與小小數縣比起來,孰輕孰重。陛下慣於算計,又豈能不知。

    朕當舍得!

    張氏兄弟首級,已第一時間硝製裝匣,六百裏送往洛陽。曾與三人有數麵之緣的封諝,確認無誤。正是張角、張寶、張梁三人。

    陛下終於徹底放心。

    所謂秋後算賬。與奉皇命,同黃巾賊虛與委蛇的封諝不同。永巷令徐奉,乃是隱藏深宮之中的太平道死忠。

    收到三賊首級,陛下這便下令,將徐奉及其黨羽盡數收押黃門北寺獄。奈何徐奉已提前告假出宮。大將軍何進親帥羽衛前往府中緝拿。卻早已逃之夭夭。遂抄家滅門,雞犬不留,入宮複命。

    先前,郎中張鈞上書曰:“張角之所以能興兵作亂,百姓亦紛紛歸附張角,皆因十常侍放任父兄、子弟、親戚及黨羽,充任州郡長吏,搜刮百姓。百姓有冤無處申訴,這才揭竿而起,聚為賊寇與朝廷對抗。應斬殺十常侍,將其頭高懸於洛陽南郊,以此向百姓謝罪,並遣使者向大漢全境宣布此消息。如此,便可不費一兵一卒,而令群盜自散。”

    國難當頭。陛下遂將張鈞上疏,傳與諸常侍過目。十常侍皆嚇的摘帽除鞋,跪地叩首,流淚乞求去雒陽詔獄自首,並散盡家財以助軍費。

    陛下卻詔令諸常侍,各任原職。並怒斥張鈞:“真是個狂人!難道十常侍中,便沒有一個好人麽!”

    禦史順承帝意,誣奏張鈞信奉黃巾,遂逮捕入獄,拷打致死。

    也正因郎中張鈞之死,令陛下頗有悔意。這才欲將永巷令徐奉,緝拿歸案。以堵悠悠眾口。

    奈何天不遂願。徐奉竟棄家潛逃,不知所蹤。

    陛下翻閱先前奏疏時,見到太尉楊賜及禦史劉陶的黃巾上疏,頗多感悟。遂詔封楊賜為臨晉侯,食邑一千五百戶。封劉陶為中陵鄉侯,食邑五百戶。

    當初,楊賜與劉寬、張濟同為陛下講學。且黃巾上疏,亦有二人之功,不應獨自受封。於是楊賜又上疏,求分食邑與劉寬、張濟。陛下納其言,封二人及子為爵。

    於是乎。郎中張鈞之死,及永巷令徐奉潛逃,引發的小小波動,隨之消散於無形。

    洛陽粟市,一間密室。

    得知滿門抄斬,雞犬不留。永巷令徐奉,伏地慟哭。血淚橫流。

    “狗皇帝!此仇不報,誓不為人!”

    42737/27225827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