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2 鑿路先鋒(1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372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44

    

    自侯瑾出山相助,被劉備表為涼州別駕。別駕,即“別駕從事史”,乃刺史屬吏之長,因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,故稱別駕。涼州英才,紛至遝來。周生烈為治中,即“治中從事史”,亦稱“治中從事”,同為刺史高級佐官之一,主眾曹文書,州之選署及眾事,位僅次別駕。

    蘇則表敦煌太守,曹全表酒泉太守。令狐溥表張掖太守。索翰表武威太守。郡太守無需薊王出麵,皆由新任涼州刺史閻忠,自行表奏。

    河西四郡,先被薊王攬入懷中。四位太守堪稱循吏,皆青史留名。屬吏中又多西人。四郡如冀州,表麵上歸於涼州刺史所轄,實則皆是薊王掌控。

    話說,百萬羌人流徙三百裏,完城旦舂。皆由幕府所轄。涼州各郡太守,又皆投在薊王門下。隴右一地,盡歸薊王所轄,亦早晚之事。表奏,不過“流於形式耳”。

    閻忠又代薊王,表張恭為張掖屬國都尉,馬翼為居延屬國都尉。

    馬翼,字伯輔。為偏將軍馬騰之兄。身長九尺,威風凜凜,為人忠烈,甚有祖風。劉備見之甚喜。便破格提拔為居延屬國都尉。諸如索韶、索隆,氾孚、氾鹹,敦煌大族子弟,或為一縣令長,或為刺史佐官,皆獲重用。薊王不拘一格,唯才德是舉。隴右寒門大族,盡數歸心。

    自高居護羌校尉之職,韓遂便將手中那份空白表奏呈回。終歸未得金城太守之位。然卻心滿意足。畢竟,比起一郡之守,護羌校尉權柄更重。無它,隻因手握兵權。韓遂殺邊章等人,並其部眾。如今皆編入護羌校尉麾下。韓遂竊以為,亂世之中,手握重兵,才是生存之道。

    劉備遂令刺史閻忠,表河東聞喜人毋丘毅,為金城太守。

    漢陽太守,乃幕府從事中郎傅燮所舉。前涼州刺史宋梟屬吏,範津。其人在北地郡任職時,對傅燮有舉薦之恩。前任刺史被黜,一眾屬吏皆隨之去官。新任涼州刺史閻忠,自募新員,前任屬吏多未錄用。範津一直賦閑在家。得傅燮保舉,這便出任漢陽太守,坐享二千石高俸。人生際遇,確是神奇。

    隴西太守李參,字相如。沉靜有謀。時金城、漢陽二郡羌人皆反,唯有隴西諸羌身受李參恩義,未曾裹挾其中。李參其人,能謹守郡境,境內民眾未遭兵亂荼毒,亦算是守土有功。戰後,西涼官場巨震,大小官吏多去官下獄。唯有他無過有功,穩坐太守之位。不愧字相如。劉備自當重用。得薊王禮遇,李參感激不盡。隨自投門下,認薊王為主。

    關於武都太守人選,劉備卻慎之又慎。

    原因有二。武都連通漢中、西蜀,乃通關咽喉要地是其一。白馬羌、參狼羌等羌胡聚集,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其二。如此要地,曆來皆為循吏牧守。

    曆任武都太守中,便有一人居功至偉。

    李翕(xī),字伯都,漢陽阿陽人。

    建寧三年,出為武都太守。到任後,見本郡“西峽道”乃通往漢中、益州之咽喉要道。卻因地勢險絕,行走十分不便。為通險道,李翕遂與功曹李昊等人定策。命屬吏仇審修治東阪,李瑾修治西阪。道路修成後,時人作頌刻石,頌其德政,鐫刻有摩崖石碑《西狹頌》。建寧四年,李翕又主持修建了略陽縣“析裏橋閣”。建寧五年,閣棧道修通。鄉民又作《郙閣頌》讚譽。

    李翕勤政愛民,每到一地,政績卓著,萬民稱頌。 本章尚未完結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---->>>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