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61 語破天機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462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50

    正因執著於大義,常以“澄清天下”為己任。故與弄權營私,荼毒天下的宦官,勢如水火,不可調和。李膺為司隸校尉時,張讓弟(張)朔為野王令,貪殘無道,聞李膺到任,畏罪潛逃至張讓家中,藏於合柱內。李膺得知,率人破柱捕朔,審畢即殺之。

    這便是大漢的黨人。

    這便是我大漢的道義。

    這便是我大漢‘周旋於死生患難之間’仍要‘一意孤行’的痞氣。此不正應了那句“道之所在,雖千萬人吾往矣。”

    與後世黨同伐異,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弄權佞臣,不可同日而語。

    有道是“薊王無難事”。作為執掌尚書台十餘載的尚書令,曹節本不想將徒刑罪官事態擴大。畢竟,法不責眾。

    再者說來。若將八州幹吏,皆徒往比景。關東吏治,勢必蕩然無存。先前冀州六國主聯名上表,懇請調配官吏。朝廷都捉襟見肘。今若將八州幹吏皆徙邊,何止無人可用。根本是雞犬不留。

    奈何與幕府右丞賈文和一見,令曹節如醍醐灌頂,又好似撥開雲霧見月明。

    賈文和隻一語:“若無人可用,朝廷重開黨錮否?”

    曹節心領神會。此乃千載難逢之機也!

    試想,李膺等天下名士,皆死於張讓等人之手。黨人若回朝,又豈能善罷甘休。“十常侍”權傾朝野,大將軍何進,必行舊事:結好黨人,共除內官。如此,曹節、程璜等人,自可夾縫求生也!

    先前還想著手下留情。如今非但無情,還大肆牽連。凡未登門送禮的關東官吏,盡皆流徙敦煌。政令一出,關東八州,一片嘩然。

    因牽連太廣,饒是陛下亦親自過問。

    帝先問:為何徒敦煌而非比景。

    曹節對曰:薊王上表,隴右一地有百萬羌胡,卻隻存數萬漢民。聽聞關東漢人流徙,這便向朝廷討要。

    既是薊王開口,陛下自當應允。

    帝又問:人數何其多也。

    曹節對曰:黃巾逆亂,波及八州,本就牽連甚廣。且妖賊逆亂之地,官吏、大族,與太平道多有勾連。所謂斬草除根。若不盡數除去,恐再生事端。

    有理。

    帝再問:官吏皆徒邊,何人接替?

    曹節對曰:當令各地刺史再舉賢良,從未遭黃巾荼毒的升平五州,調循吏充之。

    帝追問:五州之官,如何補八州不足?

    曹節小心對曰:若還不足,或可從賦閑在家的名士之中,擇優仕之。

    陛下笑問:老大人欲解黨錮否?

    曹節五體投地:老奴不敢!老奴之意,非解黨錮。而是擇黨人中優良者,補官吏之缺。

    “朕知道了。”陛下一聲輕歎:“解錮之聲,百官早有風傳。老大人亦被說動,情有可原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明見。”曹節再拜。

    “昨日,楊太尉與左右車騎將軍,聯名上疏,請開黨錮。”陛下言道:“乃太尉親入西園奉疏。故老大人未知也。”

    “原來如此。”曹節這才醒悟。

    “擇選名士,稍後再議。”陛下頗有些意興闌珊。不等曹節開口詢問,起身時又道:“流徙罪官之事,皆從薊王之意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曹節五體投地:“恭送陛下。”

    42737/27400384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