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62 漢人西徙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78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6:50

    再說,如廁後皆溫水衝洗,再用麻布揩淨。有無紙張,並無所謂。

    樓桑,繁華又添厚重。馬駒兒亦得知父親消息。而十萬北地羌人的下落,亦不再是秘密。許多散落到上郡等地的族人,紛紛北上薊國,與家人團聚。消息傳到隴右。北地先零王子,終是淚灑衣襟。

    設身處地,方知薊王之德。

    本為賊眷,殺之易耳。卻不惜耗費人力物力,將北地羌人盡數遷往國中,便有保全之意。

    都說薊王果敢利落,愛恨分明。乃世之明主。難得又心存大愛仁德。真天下萬族之幸也。

    胸懷天下,當有高祖遺風。

    隴右又有薊王書信送來。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拜左伯紙所賜。薊王不必惜字如金。洋洋灑灑,盡抒心中思念之情。家中母親,妻子,亦時有來信。五十六國公主側妃,閨閣之中,本就曾苦習漢隸。今耳濡目染,亦各有精進。將相思之情,訴於筆端,寄於鴻雁。亦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劉備將長安滿城賦稅,皆劃歸五十六國側妃為湯沐邑。長安城內,西域胡人眾多。商賈雲集,售賣來自西域的各式名產,今已風靡北地。市租之多,足令臨菑汗顏。

    “齊臨菑十萬戶,市租千金,人眾殷富,巨於長安。”

    巨於大漢長安,可巨於薊國長安否?

    最富莫過於,薊國長公主的東淩邑。

    此礦區,挖掘二千年後,亦堪稱富礦。時下,簡直是遍地銅鐵,四處遺金。

    劉備本想鑄錢十億。

    卻不料。薊國上幣,風靡絲路沿線。隨貲庫一直從薊國延伸到西域。單單隴右便填進去十億大錢,更何況西域、薊國、關外、關內……

    問過上計令陳逸,或需百億,方可足夠。

    收回的兩漢五銖,亦能鑄十億。需再鑄八十億。

    貨幣濫發之危,劉備豈能不知。這便思量再三,令將作館先增鑄二十億。劉備預計,增鑄新幣的這段時間,將可再回收重鑄十億新錢。二項相加,得四出文錢五十億。

    加上貲庫的吸納,足可流通。

    上穀烏桓,舉族被抄。先時南下逃亡的上穀漢民紛紛返鄉,耕種舊土。關隘時有藩商往來樓桑、長安、白檀三城之間。販賣關外皮毛、牛馬、藥材、玉石、珠寶。販回各種薊國名產。

    除去金絲毛毯,薊國又有“蒲桃錦”、‘散花綾’入列名產。

    “霍光妻遺淳於衍‘蒲桃錦’二十四匹,‘散花綾’二十五匹。綾出钜鹿陳寶光家。寶光妻傳其法,霍光召入其第,使作之。機用一百二十躡,六十日成一匹,匹值萬錢。”

    前漢時,钜鹿有陳寶光妻,善織綾錦。被霍光召入,六十日織成一匹,值萬錢。普通織錦,亦需六十日,方可成匹,卻隻值千錢。足見此錦之名貴。

    後有钜鹿陳氏宗人,逃難薊國,傳授此法。被女工大家,王太妃慧眼識金。經親手改良後,遂成薊國名產。織造工藝亦由白湖女校,傳給國中善巧工之婦人。

    所謂“織縑日一匹,織素五丈餘”,素色織物,一日可得一匹。價格自然不高。

    而“蒲桃錦”、‘散花綾’卻足足要織滿六十日。足見工藝繁瑣。精工細作,亦知價格高昂。

    今年四季朝服中,便有數件乃是用“蒲桃錦”、‘散花綾’織造。

    上行而下效。

    風靡大江南北,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窗外風雪大作,群山皆白。隴右十月已飛雪。劉備這便擱筆。涓涓柔情,書錄不盡。

    42737/27407463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