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18 義重於生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386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07

    匈奴人在圍城初,便截斷水源。耿恭部在缺水之下,甚至“笮馬糞汁而飲之”,斷糧後便煮皮甲及弓弦獸筋充饑。數月之後,士兵“衣屨穿決,形容枯槁”,卻無人怨言。戰至最後,漢旗不倒。孤城猶在,寸土未失。

    被馳援漢軍接出疏勒城時,耿恭所部隻剩二十六勇士。再抵玉門關,惜存十三人。青史留名者有:耿恭、範羌、石修、張封。

    時人以為,耿恭守疏勒,“節過蘇武”。中郎將鄭重在玉門關迎候耿恭,親自為耿恭及其部眾“洗沐易衣冠”,並慨言,處“萬死無一生之望”,“恭之節義,古今未有”。

    《後漢書》範曄,悉耿恭事跡,“喟然不覺涕之無從”,以“義重於生”為其蓋棺定論。

    這便是我煌煌天漢。

    都護府重築金蒲、疏勒二城,開荒屯守,其意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比起漢初人單力薄。劉備之都護府,城外田連阡陌,城內鱗次櫛比。兵精將猛,裹糧坐甲。亦不可同日而語。

    劉備深知。就封建時代的局限性而言。再好的政策,亦無從解決封建皇朝由盛及衰,二百年輪替之循環。

    一句話,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

    以後世觀點來看。封建王朝的輪替,皆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匹配。與製度無關。製度超前,如王莽。仍難免覆滅。不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,封建王朝永遠走不出殺丁減口,不斷輪替的怪圈。

    如前所說。土地作為封建時代最珍貴的資產。必然會被大量囤積。當大量土地被極少數人兼並,自耕農紛紛破產,成為佃戶,乃至淪為流民、流寇時。便是大亂之始。戰亂之後,白骨露於野,千裏無雞鳴。殺丁減口,先前被兼並的良田,又成無主之地。被用來休養生息。再過一、二百年,土地重又被並,人多而地少。食不果腹,鋌而走險。

    如此循環。

    自漢以後,再無朝代能挺過三百年。便是此因。

    有沒有解決之道。

    有,種田。

    用後世的話說,“不斷將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”。

    與此同時,再盡量稀釋土地的價值。推進科技與認知的不斷進步。以求,出生與死亡,達成相對平衡。那時,若還能吃飽飯,劉備當真可以鬆一口氣了。

    種田難麽?不難啊。十三州種完,往西、往南、往東,四麵開花。又有何難。萬一找到新大陸,尋著馬鈴薯、紅薯、玉米之類的高產作物,吃飯問題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不急。先把大漢十三州種完。

    互相攙扶著,走出浴室。

    迪麗婭和阿希瓦婭,相視一笑。陪主人沐浴,比圍獵冰穀巨熊還費勁。

    “主人,這次種給了誰?”迪麗婭悄聲問道。

    阿希瓦婭小聲答道:“還是安娜塔西婭。”

    “看來。主人十分想跟高等女祭司,延續血脈呢。”迪麗婭籲了口氣。

    阿希瓦婭輕輕點頭:“高等女祭司是我族無與倫比的智者。智慧,往往比武技更難得。”

    迪麗婭又道:“在我看來,主人對安娜塔西婭,還有一種無法描述的征服欲。”

    “說的也是。”阿希瓦婭若有所悟:“因為神性?”

    “嗯,或許如此吧。”

    42737/433807477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