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30 輔車相依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48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11

    戲丞答曰:大震關人滿為患,恐無立錐之地。若不嫌棄,或可入住西阪“隴右大使館”。館區多重樓精舍,布局與四海館如出一轍。正適宜居。且還可就地處理部落紛爭,何樂而不為。

    見眾人還有疑色,戲丞又道: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。不妨先入住四海館,再做定奪。

    眾豪帥紛紛點頭:如此甚好。

    話說,隻住了一日夜,眾渠帥便各自長籲短歎。苟活半生。今日方知,何為天上人間。山中苦寒,老弱易染風寒。今冬病亡者,尤其多。若能得暖櫃取暖,入浴室沐浴熏蒸,再有良醫調理,適時進補,以羌人體魄,又豈能輕易亡故。

    這便下定決心,遷入使館安居。

    薊王大婚。除去家臣,涼州刺史部大小官吏,亦有禮單呈上。涼州刺史閻忠,先一日,領麾下屬吏,齊登大震關道賀。

    晚宴時,閻忠舉杯試問:敢問主公,西涼官吏俸祿,可否與幕府比同?

    話將出口。在座西涼官吏,便紛紛側耳傾聽。

    劉備環視眾臣,遂了然於胸:“西涼官吏,與幕府屬吏常有公務往來。且各地牢城,大事小情,亦多有勞煩。諺所謂:‘輔車相依;唇亡齒寒。’若無西涼官吏,從旁協助,各地牢城又豈能獨存。如此,除原有薪俸,當可在貲庫另食一俸。補足與幕府屬吏食俸之差。”

    薊王一句話,多食四倍薪。

    “拜謝主公!”閻忠領西涼官吏,離席下拜。

    所謂“食君之祿,擔君之憂”。又所謂“生食漢祿,死為漢臣”。

    時下,領食誰人俸祿,尤其重要。

    從薊王處得食,亦是漢祿。

    食之無憂。但食無妨。

    閻忠無愧西涼名士。此舉大有深意。西涼各郡,郡守之選,皆劉備所募,又令閻忠代為上表。平時雖稱“王上”,實則“主公”也。今從貲庫再多領四倍薪俸,自當坐實主臣分屬。從今往後,西涼一地,盡入薊王彀中矣。

    事實上。直至今日,陛下與朝中百官,仍視西涼為雞肋。

    為何?且看薊王填進去多少人力物力,財力精力。羌人之所以不反,正因有利可圖。一旦流徙期滿,又當如何,猶未可知也。故上至三公、大將軍,下至鬥食小吏,有識之士,多以為,薊王乃行緩兵之計。為平關東播亂,而穩住羌人。

    給了洛陽朝堂,四載難能可貴的喘息之機。

    “四載之息”。足以平關東逆亂。那時,即便關西播亂,隻需固守大震關。關中大地亦固若金湯。

    陛下精明如斯,又豈能不知個中內情。

    這才口出“朕不學羌人”。因在陛下看來,薊王許諾的日薪二百大錢,根本不會兌現。

    劉備隻能說,陛下想對了一半。如今既得陛下五十億錢,又得黑山半壁積蓄。再加兩漢五銖源源不斷運抵薊國,轉運督亢粳米,薊國名產。還有東淩礦山銅鐵,陸續運來。劉備足可兌現。

    錢幣黑洞,已在不知不覺中,悄悄補全。

    洛陽濯龍園,華雲赤樓帛蘭船。

    “拜見皇後。”簾前有一美人,落落初成,盈盈下拜。

    恍惚看到了十年前,清白無垢的自己。何後眸中忽生一絲妒色,又悄然逝去:“小妹請起。”

    42737/432461634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