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43 雜羌兵諫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70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16

    “計成矣!”便有羌渠拍案而起。

    “勿慌!”宋建穩坐上首:“待句就信使抵達不遲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又等一日。便有句就信使抵達:“報,我部已過隴山,躥入關中。正沿途抄掠縱火,殺奔長安而去。此乃豪帥信物,將軍速速起兵!”

    “將軍!”餘下各部羌渠,紛紛起身請命:“機不可失,時不我待。速速起兵吧!”

    “薊王又在何處。”示意眾人稍安勿躁,宋建又問。

    “大震關首,王旗猶在。然自閉關解禁,薊王已有多日未見。”斥候答曰。

    “關城細作,可有上報?”宋建再問。

    “報——”又有親衛來報:“關城細作來報,薊王車駕已過東口驛。”

    “將軍!”羌渠各個眼放紅光,已急不可耐。隴右牢城所押,皆是羌人。隻需大軍殺到,必裏應外合,破柙而出。不斷裹挾入夥,亂軍當如滾雪球般壯大。抄掠漢人,正如先前一般無二。

    “西域聯軍,今在何處。”宋建仍求穩妥。

    “十日前已抵張掖。今時今日,當已出關,奔赴西域。”便有人起身答道。

    “將軍。聯軍遠去,幕府東歸。隴右隻剩護羌校尉所部數千烏合之眾。若等幕府回軍,悔之晚矣!”

    “將軍!”堂內豪帥紛紛起身:“出兵吧!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各自起兵,抄掠隴右!”宋建終是下令。

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整整一個冬日,蟄伏在大小榆穀,河湟穀地的三十五部雜羌,精兵盡出。宛如蝗蟲過境,撲向隴右郡縣。

    一路馳騁,見軍營空置。烽堠障壁,人去樓空。心中更加篤定。凡有岔路,便有人馬呼嘯而去,如此一路狂奔,撒歡似的散布四野。

    不費吹灰之力,攻占幾座幕府軍營。盡取其中糧草輜重。最後一絲理智,遂被貪婪噬盡。

    遇牢營,則一擁而上。奈何牢營竟堅如牢城。包鐵吊橋高懸,護城春水微寒。城中還有營官,主持守衛。城頭一陣亂箭射下,大隊羌騎便又一哄而散。留下足夠人馬圍城,再去抄掠別家。

    牢城外羌人用族語高聲呼喝。所說,多是破城之日,雞犬不留,諸如此類。

    城內羌人,聽得真切。各個怒氣橫生。一牆之隔,區分內外。然陣營已悄然轉換。

    試想。城內水暖水洗水淋齊備。漢式華美宅邸,皆為羌人所居。家中老幼,早已遷出老寨,齊聚一堂。若放雜羌入城縱火,豈非自掘墳墓,自取其禍。

    再者說來。我等縱馬抄掠隴右之時,爾等雜羌還不知在哪!

    如今才拿起鋤頭幾天,便敢在太歲頭上動土。

    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

    這便捉刀背弓,登城迎敵。出門時,又囑咐眾子守好宅院,切莫放賊人入內。

    為何同仇敵愾。正因利益相通,血脈相連。

    牢城之長,皆是關東罪官。本就兩袖清風,與民秋毫無犯。主政以來,羌人歸心。稱“父母官”。如今披甲登城,自當一呼百應。

    城頭弓手林立,皆我羌戶。

    祁連山脈中段,大鬥拔穀。

    “報——”便有一騎,自穀內奔出:“稟府丞。雜羌精銳進出,散布隴右。寨中隻剩老弱婦孺。”

    李儒與戲誌才,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。

    “傳令,兵發大小榆穀,河湟穀地。抄掠雜羌老巢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42737/431467065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