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4 多多益善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476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43

    薊王此舉大有深意。

    若隻為安置鄭玄門徒,太學宿舍足可。何須如此鋪張。

    贈與獨棟良宅,便是誘其舉家遷來。

    所謂“安身立命”。一旦舉家遷入,出仕薊國便成為不二之選。

    薊王求才若渴,足見一斑。當然,此處亦得見,擁有一片穩固“基業”的好處。能為“大業”,源源不斷提供人力,物力,財力,兵力,智力等,強大支撐。更讓薊王脫胎換骨,不再是曆史上那個半生飄零,數遺妻子的劉先主。

    或說,同門千人,出仕薊國各地,不怕結黨否?

    不怕。除鄭玄門徒,四少師門內,出仕薊國亦不在少數。

    薊國上行下效,吏治清廉。刺奸賊捕,聞風奏事。更有薊王,明以照奸。德才並舉,民心向背。便有少數奸佞,亦被雷霆剔除。薊國寬法嚴律,薊王愛恨分明,國人嫉惡如仇。又豈允許陰藏漏網之魚。

    正因薊王一視同仁。豪商亦有晉升之路。故才能最大程度稀釋田地的價值。亦如先前所言。商人能承受十倍於農人的高價。發家致富後,豪擲千金購買田產,便成了封建時代,無法根除的劣舉。當薊王將擁有田產、房產的數量,與民爵綁定,又自上而下,公平執法。才讓薊國六石美田,未被少數人大量囤積。

    若要增田產、房產,對薊國百姓而言,唯一途徑,便是升爵。

    民爵與武爵,成為眾多“少吏”與“寒士”的正向增益。畢竟,得食雙俸,乃薊人夢寐以求。

    其徑有二:官俸兼爵俸,官俸兼宮俸。

    換言之。薊國還有“三食俸”者。官俸兼爵俸再兼宮俸。傳言,追隨薊王最早的一批宿吏,皆三食俸。

    雖隻是風傳。然以薊王之豪,薊國之富,當可信也。

    王國腹地,都亢秋成。由來已久,劉備並不擔心。鍾繇千裏圩田,雍奴藪中收成幾何,才是薊王心中所係。

    命鄭泰南下東萊。翌日,遊麟號便出南港,入巨馬水路,駛往雍奴藪。

    雍奴藪廣袤千裏。乃徑三百裏的一座大澤。單論麵積,是為都亢大澤的三倍。換言之。隻需鍾繇圩田大成,雍奴藪米產量,當三倍於都亢粳米。

    還有徑百二十裏的文安大澤,及已全入薊國境內的東、西掘鯉澱。

    皆是藏於白澤之下的豐鎬之地。

    論種田,天下無人出薊王之右。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。

    藪中北部圩田,已大成。新建諸城,水網縱橫,支渠四通。稻田連片,再無水患。

    散亂藪中的幾條暗河,皆被束縛於河道之內。大堤三麵遍種苜蓿。又排建河港,以利漕運。

    薊國因水而興。九河下梢,航運便利。明輪舟船,輪漿如飛。畜力驅動,遠勝人力。

    新式三體明輪船,劉備的新旗艦,亦在船塢內,做著下水前的最後預備。

    三體船的抗風浪性,毋庸置疑。且分設三體,亦大大提高了安置輪槳的數量。至於效果究竟如何,不日將見分曉。

    遊麟未入渤海。而是沿薊國渠,順流而下。經安次、泉州、直入雍奴北藪。

    一路所見,沃野千裏。

    與先前不毛之地,不可同日而語。

    42737/425973125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