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2 善利其器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172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48

    今又與一眾大匠師,改‘納潮’為‘提納並舉’。無潮時,借風車、滾筒提水。可稱之為“提鹵機”。

    製鹵、測鹵,乃曬鹽之始。而後才是結晶、撈鹽。

    曬鹽時,若不及時攪拌,鹽晶粗大不美,難以下咽。故在晾曬途中,需及時“旋鹵打花”,使鹽粒均勻細小。後世常用“套繩法”:事先在鹽田兩側,對稱夯下若幹根木樁,再將一根長繩,纏於樁上。類後世“跳繩遊戲”。借人力、畜力或機器,帶動套繩,攪拌田中鹵水。謂“繩打鹽花”。原理亦不複雜。

    七道工序,皆是後話。所謂閉門造車,摸石頭過河。劉備及一眾薊國工匠,時下又如何能盡知。先用人力,於實際生產中,逐漸改進,升級工藝便是。

    其後不久,薊國整套鹽田機關器,有:

    壓灘機,將鹽田壓實、壓平、不漏,乃曬鹽之基。

    提鹵機,將鹽水從海中暗渠抽提上鹽田陂渠,乃曬鹽之始。

    打花機,將鹵水攪動,使鹽粒均勻細小,乃曬鹽之中。

    堆鹽車,將海鹽結晶,推聚成坨。乃曬鹽之終。

    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
    薊王向來以備不虞。善利其器。環渤海百萬畝鹽田,非一日之功。正如藪中良田,亦非一蹴而就。皆需人力物力,天時地利。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二位國相來報。錦帆司馬蘇飛已在三韓半島,紮下營地。欲新造一港,名曰釜山。

    劉備一愣。細問之後,再看手繪圖冊。這便篤定,必是後世釜山港無疑。

    數萬辰韓、弁韓青壯,正乘田氏海船,奔赴州胡港。港口已設大營,用於安置。取“半工半讀”。半日造城,半日學藝。習漢字漢語、漢禮漢俗,諸如此類。之所以遷往州胡島,乃為防三韓覺察有異:為何不授倭語,反授漢語。

    萬一被覺察,也好言語。倭人亦同習漢語,漢、倭、韓,從此言語互通,豈非三全其美。

    說一千,道一萬,終歸是高等文明。

    難不成讓漢人習倭語。本末倒置。逆天行事,必遭天譴。

    戒之慎之。慎之戒之。

    書上所言,取漢名“釜山”以示區分。倒是提醒了劉備。州胡島上港口,不宜再以“州胡”為名。此港既為中轉站,上可援三韓,下可濟倭國。再取“州胡”中一字相配,便喚做“濟州港”吧。

    總比“濟胡港”顯得大氣。符合我大漢“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”之風。

    挺好。

    入冬不久,臘日將至。

    今年臘賜“八珍八寶,八饈八饌”為何物,百官皆翹首以盼。

    同僚早已議論開來:王上與鍾羌聯姻,得昆岡美玉百車。玉器必不可少。諸如:琉璃香露、翠玉瓊漿、金絲毛毯等,薊國名產,自然在列。還有君臣共食之薊王家米,亦不可或缺。想來想去,似乎去年所賜,皆不可省。

    今年又有何新物入列,乃時下薊國官吏,最熱門之談資。

    開年後,薊王二十有五。

    春秋鼎盛,如日正升。

    42737/484569101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