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3 百般不厭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51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49

    陛下心意,其實很簡單。該你的,分文不取;該朕的,分文不少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,誠信立國。

    話說,自那晚獨上高樓,皇後坦然相待。劉備一眼掃過,見皇後胴體廣披守宮紋身,便知陛下之心。

    隻需是為朕所有,誰也不得染指!

    “薊王向來耿直磊落。”陛下言道:“若年年為隴右諸胡上呈獻費,編戶入冊,有何不可。凡有化外野民,入籍大漢。亦如此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聖明。”左豐搶前高呼。

    陛下輕聲一笑,意味深長。

    須知。薊王雖加黃鉞,有代主征伐之權。卻未得抄掠化外野民,為己所用之便。殺戮與抄掠,乃涇渭分明之兩碼事。

    薊王向來謹慎。一旦濫權,必被陛下所忌。賜加黃鉞,與三賜九錫,實質上,並無不同。既是褒獎,又是測試。人前人後,凡有一絲不同。自以為天高皇帝遠,再無掣肘,便可隨心所欲,放手施為。便大錯特錯。

    後世有句俗話,放長線釣大魚。正如陛下這般。乃是行:反·縱虎歸山之計。

    前後兩漢,煌煌四百年。凡能居於帝位者,皆不可小覷。

    道理很簡單。四百年來,凡有自詡為聰明者,隻需捫心自問:皇帝為何不出我家。

    洛陽東郭,殖貨裏,輔漢大將軍府。

    收到黃門令密信,賈詡不動聲色,付之一炬。

    先前,薊國前後來函,言及二事:抄掠三韓,倭國來使。賈詡順水推船,二事合一。欲行瞞天過海之計。

    自以為得計。

    豈料陛下對薊國周邊,知之甚祥。於是將計就計,亦未說破。且看薊王如何行事。

    今,薊王如實上報,不惜多出三億獻費。終令陛下徹底釋懷。

    試想。以賈詡之智,尚未察覺有異。料想,薊王亦未知也。正因薊王不知陛下暗行將計就計。故一切舉措,才發自本心。換言之:明知賈詡已瞞天過海,薊王仍懷赤子之心,不曾欺瞞陛下。足見赤誠。

    陛下笑歎,賈詡聰明反被聰明誤。機關算盡太聰明,險誤了卿卿性命。

    也正因有賈詡,這個聰明絕頂的薊王謀主擔保。才足讓陛下對薊王的真實反應,十分取信。試想,足智多謀如賈詡,都未曾窺破朕之將計就計。薊王縱天家麒麟,又豈能窺破?

    然事實,當真如此麽。

    賈詡燒盡密信,一切如常。

    “我主,高枕無憂矣。”

    鳳棲梧桐,君子不立危牆之下。

    陛下計試薊王。又何嚐不是賈詡暗中試主。所謂大忠似奸。自古忠奸莫辨,正邪難斷。薊王究竟是大忠還是大奸。

    此事足見分曉。

    疏不間親,卑不謀尊。對於賈詡這樣的絕世謀主而言,知曉主公的真心實意,方能人盡其謀。

    簡言之:主公(真)想如何行事?

    智者交鋒,兵不血刃,勝負已分。甚至,千裏之外的薊王,竟全然不知。

    唉。果然伴君如伴虎。

    “繁禮君子,不厭忠信;戰陣之間,不厭詐偽。”又曰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獸,後必無獸;以詐遇(待)民,偷取一時,後必無複。”

    故而,”臣之忠詐,在君所行也。君明而嚴,則群臣忠;君懦而暗,則群臣詐。”

    明以照奸。

    42737/484562987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