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4 螽斯衍慶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41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49

    臘日前,薊王劉備便一直藏身將作館。與館中大匠師,為鹽田忙碌。不放過一處細節。

    研發出滾筒提水機後,鹽田能否如水田,戶分一頃。其勞動量,一戶人家能否承受。遂成衡量重點。

    命人取足量海水、灘塗,在琉璃暖房,將整個曬鹽工藝,從頭至尾,反複演練。

    事實證明,若無機關諸器輔助,勞動量遠高於稻作。

    據此估算,盛夏暑熱時,從海水到原鹽,隻需數日。其他季節,或需十數日。這便意味著,鹽戶須日複一日的勞作。當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勞動密集,且強度大。

    五十畝鹽田,或力有不逮。且鹽田七倍利。戶戶先分十畝為宜。即便如此。以畝產十六石計,當可獲利十二萬八千錢。雖遠超五十畝良田,平均九萬錢的穀價。奈何農人還有稻花魚增益。一年足可得二十萬錢。

    兩相權衡,劉備暫定,戶戶二十畝鹽田。

    薊國戶均十口。若能輔以機關諸器,當事半功倍。如此一來,百萬畝鹽田,可安置鹽戶,五萬戶。計五十萬口。如此規模,當設“金曹署”。

    薊王歸國前,已有九令:貲庫令、上計令、國醫令、將作令、太倉令、大廄令、家馬令、都船令、都水令。薊王就國後,又置上庠令。國中已有十令。且與金曹不同,薊國錢屬貲庫。鑄銅、冶鐵則隸屬將作館,又兼鑄兵、造鎧,機關兵車諸如此類。劉備欲再增設武庫令,專管兵器。如此分權,當不宜再設金曹令署。

    話說,劉先主定蜀後,置司鹽校尉,又稱鹽府校尉。主鹽鐵之利。於是冥冥之中,薊王靈機一動,當仿(大)司農,置“司鹽署”。專責鹽戶與鹽政。

    然稱司鹽令,似乎不美。出口總有一股鹹味。劉備遂問計上庠令鄭玄。

    鄭玄笑道:何不取名“大夏令”。

    薊王忙問:名出何處?

    鄭玄答曰:《呂氏春秋·本味篇》有載:“和之美者,陽樸之薑,招搖之桂,越駱之菌,鱣鮪(zhān  wěi)之醢(hǎi),大夏之鹽,宰揭之露,其色如玉,長澤之卵。”

    意思是說,最好的調料是陽樸的薑、招搖山的桂、越駱國的筍、鱘鰉魚肉製成的醬、巴蜀的井鹽(一說河東鹽)、宰揭山色如美玉的甘露、西方大澤裏的魚子醬。

    劉備幡然醒悟:乃出“大夏之鹽”。

    細微之處見真章。

    要說,還是鄭玄了得。先取上庠,後名大夏。單從取名,學識致廣致深,便足見一斑。

    司鹽署,大夏令。比司鹽令,何止強出百倍。

    薊王算是問對人了。

    於是,傳令二國相,在薊國官吏中,尋覓循吏,新辟武庫與鹽府。由武庫令、大夏令,分別掌管。

    九令遂成十二令。

    臘日前,武庫令人選,先已確定。眾望所歸於,大利城令蘇越。從千石城令,直升比二千石高俸。與將作令蘇伯並列,蘇越受寵若驚。話說,蘇越本就是墨門子弟。出任武庫令,自不出意外。

    然,萬眾期待的鹽府之主,竟出人意料的花落劉曄。

    薊王師弟。年不過十五。

    二千食俸,尚不及冠。

    42737/484422302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