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69 強宗驍帥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164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57

    另有山越首領,丹陽焦已,字公允。率所部二千戶,與祖郎同來投靠。劉備將五千戶丹陽山越,悉數安置在雍陽城內。擇其精銳,入選白毦衛。餘下健勇,則交還各自統帥。焦已亦拜為錦帆校尉麾下軍曲候,兼領都船獄令,駐守南津港。

    薊王少時南下平亂。堆錢伐賊,錦衣披身(周泰、蔣欽)。而後丹陽白毦隨劉備南征百戰,天下揚名。

    令丹陽境內少年青壯,無不心馳向往。得陳公度保舉,便有丹楊、宣城、涇、陵陽、始安、黟、歙諸“險縣大帥”,舉族北上,投奔薊王。祖郎、焦已,皆是留名人物。守一港口,綽綽有餘。

    除入選繡衣吏不計。單單劃歸中壘校尉典韋麾下之丹陽白毦,已達五千之眾。新募三千,暫交王傅統帥。重返洛陽,再移交典韋不遲。

    五千丹陽白毦,以一敵十,足令賊人聞風喪膽。

    丹陽山越,因占山為據,故亦稱“山民”。山寨以農耕為主,亦善漁獵。又因“山出銅鐵”,而常“自鑄兵甲”。各部,大分散、小聚居。其民“斷發紋身”,“好武習戰,高尚氣力”。“強宗驍帥”,依托山險,橫阻大江。其首領有“帥”、“大帥”、“宗帥”等諸多稱謂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。丹陽山越,非天下豪傑,不可統馭也。

    諸“港長”人選,二位國相,尚未募得。港長同城長,秩三百石。治港內居民。需“知舟善水”。比起內陸城邑,要求更高。正如都水令李永進言,當以江左人氏為宜。

    江左士人,北上薊國,並不多。究其原因,還是風土人情,大為不同。且薊國在北,距江左太過遙遠。江左物產富饒,衣食無憂。除去生活艱險的山民,江左漢人多不舍舊土。

    劉渙、劉曄老父,遲遲不願北上,亦是此因。

    船丞宋階、獄令祖郎,領麾下文武,列隊甲板相迎。

    “拜見主公。”

    “諸位免禮。”劉備和煦一笑。

    見祖郎,猿臂蜂腰,年少英勇。劉備笑讚:“果是驍帥。”

    遂解佩劍相贈。

    佩劍非雌雄鞘劍。鞘劍太長,不宜腰懸。劉備遂換成塞外隕鐵,百煉星隕鋼所鑄。強過雁翎腰刀。稱“隕星劍”。雁翎刀、隕星劍,遂成薊國文武頂級佩刀劍。不出意外,今季臘賜當入選。

    祖郎亦不推遲。雙手接過,拔劍出鞘。一時寒光耀目,鏗鏘有聲。

    “好劍!”再抬頭,將薊王麵色不變,含笑而立。隨之心折:“一時忘形,主公恕罪。”

    “無妨。”劉備笑道:“若生異心,又豈會當麵拔劍。”

    凡港皆設譯令。聽聞州胡島夷,土語不似三韓,反類濊貊語。劉備頗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城內除去五萬三韓青壯,州胡島夷亦客庸數千之眾。裝卸行船,皆不缺人手。隻需馴化得當,當可為我所用。入城定居,或另辟新城,皆可。

    劉備著力將此港,打造成薊國、半島,倭島之中繼港:開辟南津、濟州、釜山、對馬、博多等數條航線。

    為大航海積勢。

    42737/481361892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