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73 有教無類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58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7:59

    又聞邪馬台女王,已將對馬島贈與薊王。二人這才徹底安心。

    如先前所言。時下島夷,尚無國土概念。對“女王贈與薊王”的理解,也並非是將整座島嶼,連同島上倭人,一同打包相贈。而是特指那些“不礙事”、“不占地”、“不常去”、“無有用”的荒山野嶺。比如眼前這座洱灣,送給薊王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。邪馬台女王將“除我之外”的對馬島,贈與薊王。女王此舉,被島上原住民,所認可、接納。

    也正因有倭女王的存在,才成功化解了一場,一邊倒的屠殺。對薊王與島夷而言,皆是利好。

    話已說開,矛盾自解。雙方化幹戈為玉帛。

    薊王設宴款待,席上山珍海味。臨行又贈華服彩衣。二人如在夢裏。話說,倭人五短身材。劉備命船上女工,改取童子服飾相贈。饒是如此,其華美,亦遠超島夷想象。天衣無縫,亦不過如此。

    作為回禮。部落首領遂贈部眾五百,舉家遷來。入選倭人,各個喜氣洋洋。拖家帶口,乘獨木舟駛入洱灣。

    兩套漢服,竟換口五百。饒是薊王,亦始料未及。

    出手便是五百人。

    換言之,島上倭人,或遠不止數千之眾……

    不錯,不錯。

    先入住移民大舡,速成向化。再與漢人相處,行潛移默化。千餘勞力,足夠築城開港所需。

    留錦帆司馬胡玉,主持營造。劉備領拆除了甲板上層建築的大半船隊,折向隔海相望的釜山港。此後再無需薊王親臨。便有薊國明輪海船,源源不斷抵達對馬港,轉運人員物資,接力築造港城。

    航線眾多,港口林立。航運由此興盛。從業人口,輕而易舉,突破十萬。都船署,繼鹽府之後,亦為薊國雄職。

    都船令李永,與典韋一同,揚名天下。政務陡增。幸有二位船丞輔佐。為專理海外港口,李永上疏,請立中都船丞。並保舉睢陽劉凊,為中都船丞。

    話說,典韋北上,便欲為劉凊殺李永。後三人和解。劉凊又與史渙同族,多年前,舉家搬入薊國安居。

    睢陽,因在睢水之陽得名。魏惠王十年(前360年)掘鴻溝,串聯睢水,通大河與淮水。睢陽因水而興,遂成漕運重鎮。劉凊家道中落,後借漕運發家,亦稱善水之才。

    李永舉劉凊,成為美譚。“劉李永凊”遂成典故。常被後世引為例證,為“內舉不避親,外舉不避仇”注解。

    “船籍”與“船證”綁定。“船戶”,亦屬編戶。

    擁有船籍,便可在薊國各港城間,往來泊居。船戶與漁戶最大的不同,便在於:船戶多行往來運輸,少有漁捕。僦船亦與僦車雷同。船商販賣東西,船戶販運南北。二者相輔相成。缺一不可。船商名下若無足量商船,可僦船出海。如此當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及成本。

    所謂讀萬卷書,行萬裏路。國人若想泛舟遠行,亦可僦船前往。

    此例一開。四海船家,紛紛北上。投奔薊國。

    為何?

    船戶為編戶,船民便是齊民。

    為薊國民,各項福利,舉不勝舉。何須多言。

    航海人口,日漸增多。

    大航海持續積勢。

    42737/480955481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