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76 獻圖明誌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376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00

    “不肖”有二意。其一“子不似父”。其二“謂小人也”。

    據孫乾所觀。拔奇並非奸佞之輩。反有一絲英雄氣。莫非不肖乃指“子不似父”。

    聽捐奴加道明原委,略作沉思,孫乾又問:“敢問殿下,意欲何為?”

    捐奴加正欲開口,卻被拔奇伸手阻攔。目視孫乾,高句麗大王子抱拳言道:“母後出身捐奴,故被父王所忌。聞薊王善待藩主,欲舉族來投。不知貴使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原來如此!

    高句麗國,“部貴五宗”。有五大宗族:捐奴部、絕奴部、順奴部、灌奴部、桂婁部。本捐奴部為王,稍後勢衰,被桂婁部代之。

    換言之,出身捐奴族的大皇子拔奇,素不於高句麗王伯固一心。便是所謂“子不似父”。

    稍後,亦是如此。

    建安中,遼東侯公孫康破高句麗,拔奇怨為兄而不得立,與捐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來降。也即是說,有六萬餘眾在拔奇與族親捐奴加的率領下,投靠遼東侯公孫康。公孫康又命六萬餘眾“還住沸流水”。

    那時,高句麗已遷都丸都城。六萬餘眾,重回沸流穀,紇升骨城。拔奇自立為王。

    真乃天助我主!

    然,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,孫乾又豈能未卜先知。不敢有絲毫大意:“殿下之意,下臣已盡知。然茲事體大,不敢擅決。當速反薊國,報知我主。我主,自有決斷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也好。”拔奇輕輕頷首。又從懷中取出一物:“此乃鄙國《山川地形及關隘駐防圖》,貴使且麵呈王上。”

    獻圖明誌!

    竟下如此血本。若非荊軻刺秦,焉能不信。孫乾離席下拜,雙手接過:“殿下拳拳之心,下臣定當帶到。料想,我主自會令殿下如願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,好。”拔奇連連稱好。

    事不宜遲,遲恐生變。言盡於此,這便送孫乾一行離去。

    所謂變生肘腋,禍起蕭牆。家和萬事興,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。

    拔奇此舉,不啻張鬆獻《西川地理圖》。

    或有人言:既忌憚於拔奇出身,高句麗王因何要娶捐奴貴女。

    此一時彼一時也。若無捐奴宗部支持,伯固或無力登臨大位。繼位後又忌憚於長子身份,亦是人之常情。卻不料此舉,為高句麗王國覆滅,埋下禍根。

    立儲之事,當盡早決斷。懸而未決,必埋後患。上至陛下,下到袁紹、劉表,莫不如是。孟德,亦險步好友後塵。

    事實上,就大漢而言。立長還是立嫡,並無實質區別。自先帝以降,陛下亂而不損。朝政日非,卻能勉強維持。正因四百年吏治體係健全。其中福禍相依:外戚、內宦,再有黨人、宗室裹挾其間。三足鼎立,爭鬥不休。便是我大漢之日常。

    若非天災人禍,又何至崩盤。

    就周邊局勢而言,強漢為曆代皇朝之最好。北匈奴遠遁,南匈奴歸附。羌人東遷,南蠻出山。待重拾舊河山,自可砥礪前行,一騎絕塵。

    再過二千年,華夏當是何等麵貌。

    主簿孫乾,輕車疾馳。入遼東郡,沿馬訾水(鴨綠江)河穀,取道西安平津出海,奔赴釜山港。

    42737/480839770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