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78 風起雲蒸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26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01

    正因,為戰而生,常年訓練,皮下脂肪極少。體態欣長健美,冰肌玉骨,無一絲贅肉。便是野獸留下的一些淺淺的傷痕,亦相得益彰。平添一絲狂野氣息。身經百戰,玉肌美顏。靜是處子,動若脫兔。個中滋味,直令薊王欲罷不能。

    薊國吏治清廉而高效。五十萬馬韓鹽戶,曬鹽、築城,兩不耽誤。隨曬鹽工藝不斷改良精進,年產十六石,絕不是夢。臨泃縣等藪中七縣,皆有大量辰韓、弁韓,國民入住。藪東守樂隱,不愧是薊國宿吏。能將薊王龍興之樓桑邑,治理妥當。治下三縣,自是手到擒來。

    話說,薊王將三韓七十八國,自上而下,悉數納入治下。可謂神來之筆。各國主,就地轉化成邑令、邑長,大小頭領為衢長、裏魁。協助漢官管理族中百姓。事半而功倍。如遇糾紛,隻需秉公處理,自會心悅誠服。

    少時劉備曾言,不患寡,隻患不均。說的亦是這個理。

    薊王治國,恩威並濟。由軍曲候、隊率等各級將校,兼領各城尉,攜麾下精銳,駐紮城中。以為震懾。刺奸、賊捕,自不可或缺。

    薊國一日千裏。鄭門千餘子弟,正當其用。學壇太學生,先為實習生,再擇優出仕,已成慣例。北地才俊,紛至遝來。三百出仕,二千及冠。乃夢寐以求。

    薊王首創之“實習生製度”。可謂鐾刀布、試金石。能力品行究竟如何,一試便知。即便稍有參差,肯下苦功,終歸勤能補拙。

    太學生,人數日眾。四千畝學田不夠分,薊王又在周邊各城,劃撥學田,湊足萬畝。供寒門學子自耕自養。學壇號稱熔爐。匯聚東西南北,鄉音思潮。無論博論嶄露頭角,還是課業名列前茅。終歸書生意氣,揮斥方遒。先前四位大儒,各有所長。今皆歸鄭玄門下,有諸太學博士,博學廣智,又兼百家之長,具春秋大義。皆是未來薊國棟梁。

    少年強,則國強。後人誠不欺孤。

    不日,孫乾乘船抵達。細說諸情,又上呈《高句麗山川地形及關隘駐防圖》。劉備大喜,急命良匠將此圖臨摹拓印,遍傳將帥。

    強兵內應,此戰易耳。

    又親書表奏,待事成之後,表拔奇為“高句麗王”。命孫乾回贈拔奇,見機行事。

    孫乾領命而去,張郃領精銳陪同。餘下部眾,皆交由太史慈統帥。待戰時,再去相會不遲。

    五月,太尉鄧盛罷;以太仆河南張延為太尉。

    半島風和日麗,戰鼓隆隆。

    護烏桓校尉牽招,率三郡烏桓聯軍萬餘騎,並遼東太守公孫瓚麾下人馬,取道玄菟郡,直撲高句麗。

    高句麗王伯固,不敢怠慢。親將步騎兩萬,進軍沸流水上,對峙於梁口。又急令東沃沮首領率軍馳援,拱衛王都。再遣快馬,奔赴扶餘求援。唇亡齒寒,唇亡齒寒!

    舉國上下,人心惶惶。王都內外,彌漫肅殺之氣。

    42737/480707370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