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03 入幕之賓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22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09

    比起所謂名人字畫的有形價值。文字所承載的真知灼見,才是無價之寶。

    所謂輕重緩急,事急從權,特事特辦。一般公文,二位國相批示後,或抄錄一份上呈薊王;或朝會時,例行通報,即可。非一般公文,需薊王親自批閱。事關重大,薊王則需專開朝會,群策群力。

    薊國千裏稻作伊始。乃舉國頭等大事。明知陛下正步步接近國境,薊王亦心無旁騖,無暇他顧。且陛下有言在先,待巡視舊宅,便擇機往薊國一遊。今,尚在半途,薊王也無需著急。

    正如賈詡所言。薊王不知陛下北巡真實用意,泰然自若,從容不迫。反不會令人生疑。

    今日,亦如此這般。

    見薊王豐神如玉,神采飛揚。又聞昨夜穆夫人自薦枕席。士異、趙娥,自當心領神會。

    薊王城即薊王宮。橫豎一裏。四麵起高樓。居中置正殿。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東西南北四宮,長百八十丈。樓高七重,迤邐壯觀。所謂天下無不漏風之牆。內宮之事,宮內相傳。再說,薊王亦未曾下噤令。如何能不人盡皆知。

    話說,穆夫人確奉太妃之命。士異與趙娥,亦受類似詔命。

    士異乃大家閨秀。需問過遠在交州的父母之命,還需媒妁之言。一來二回,春去秋來。不可著急。或曰,禮不可廢。然趙娥父母早亡,先夫早逝。隻有獨子龐淯,整日耳提麵命,追隨在右丞賈詡身側。初次見麵,趙娥本就與薊王惺惺相惜。後薊王一封手書,召入薊王宮為女師。寒暑易節,常伴左右。日久生情,亦是人倫常理。若非薊王未曾主動提及侍寢,趙娥早成入幕之賓。

    依漢律,宮人年老便要放歸,各自嫁人。然薊王宮中,或不等言老,宮官便悉數轉為妃嬪。誰讓薊國無內宦呢。

    “陛下已到何處?”正浮想聯翩,薊王忽問。

    左國令士異,急忙收攏心神,起身奏對:“昨日夜宿廣宗城內。今日已向河間而行。”

    劉備輕輕頷首:“太倉令奏報,冀州刺史王芬,年內多次賒糧,已遠超一州所需。二位國相,可有答複。”

    左國令士異,略作回想,便又答道:“左國相言道,王芬除去開倉放糧,賑濟災民。還數次接濟輕車將軍曹操之黎陽營。另外,王芬招募義勇,重組郡兵,守備城池,抵禦黑山,亦頗費糧草。”

    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王使君為政以來,頗有建樹。冀州民心安定,民情向好,王使君功不可沒。”薊王遂認可:“如實回複太倉令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士異領命。

    “報——”便有白發宮姬,入閣通稟。“稟主人,洛陽急報。”

    士異起身取來,檢視無誤,轉呈薊王。劉備打開視之,不由眉頭微蹙:“白波渠帥郭太,親率三千宿賊,翻越太行,趕去與黑山相會。”

    暗思洛陽密信,士異心中一驚:“不好,二賊必為陛下而來。”

    “取圖來。”劉備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細觀之後,疑竇叢生:“陛下遊山玩水,走走停停。莫非……”

    “誘敵深入。”細看陛下北巡路線,趙娥一語中的。

    42737/478676825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