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24 絕境弄險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61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16

    時人事死如事生。昭告天下尚不足夠,還需上告列祖列宗。陰陽二界,皆需顧及。於是在太廟繼位,一舉兩得。成為兩漢,曆代皇帝繼位,固定儀軌。為後世沿用。

    劉備棄享太廟,足見事大。

    取回中山靖王陵所在北平縣,對劉備而言,意義更為重大。先前,劉備祖廟為樓桑村中,陸城“侯廟”。如今,則是名正言順的諸侯“王廟”。而王廟之上,便是高祖太廟。

    從宗法繼承製而言,劉備距大位亦隻有一步之遙。

    故,交割來北平縣後。薊國上下,全力以赴。首當其衝,便要找到靖王陵山所在。將兩漢之交,毀於戰火的靖王陵邑,原址修複。重建王廟,四時祭拜。

    哪座山,哪座廟,哪個先祖,當真很重要。

    上行而下效。民間亦是如此。生老病死,男婚女嫁,添丁進口,凡家中大事,皆要祭拜先祖。成婦禮中,廟見成婦,便是如此。

    諸侯奔喪,需望都而哭。車駕抵洛陽郭門時,諸王皆要痛哭流涕,以示哀慟。

    進城後,入住離宮別苑。待葬禮畢,新帝登基,再返歸各自封國。

    大河以南,群盜蜂起,道路不平。諸侯多泛舟繞道,頗費時日。冀州六國主,最先抵京。先入宗正寺,上呈禮單。再依次入宮,覲見三後(竇太後、董太後,何皇後)。吊喪時獻禮,又稱賻賵之禮。“貧人與富人,俱賫錢百,並為賻禮死哀之家。”後世稱“贈禭”。本為向死者贈送衣衾之意。蓋因後世少馬,車亦被轎取代,故不再有“賵”。因多用錢幣替代,又稱“帛金”。

    入宮覲見太後,皇後,以示慰問。

    離宮後,六國主未住皇家別苑。齊入函園,拜見薊王,留宿二崤城,客堡。

    引各地諸侯王,紛紛仿效。

    洛陽權貴,無不瞠目。

    天下諸侯,皆投薊王。民心向背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甚至即將登基為帝的合肥侯,亦遣使來拜。將張讓、趙忠等人,送去的獻金,又原封未動,轉送薊王。薊王富甲天下,何須合肥侯送禮。取數倍回禮饋贈不提。

    陛下崩天,托孤薊王。大漢國祚,曙光初露。冀州六國主,曾與薊國暗結七國之盟。自不是外人。

    二崤城,薊王行宮。

    中山王劉雉、河間王劉陔、安平王劉續、甘陵王劉忠、常山王劉暠、趙王劉赦,與薊王劉備,七王同殿。

    常山王劉暠問道:“薊王欲久居京城乎。”

    “非也。”劉備搖頭:“待新帝繼位,便歸國就藩。”

    “重耳在外而生,申生在內而亡。”中山王劉雉直言道:“京城非我等外藩,久留之地。合肥侯乃永樂太後親子,董氏一門自當全力相輔。今,董驃騎手握重兵,已現權臣之姿。足可與大將軍分庭抗禮。親疏有別,王上畢竟是外藩。聲名顯赫,萬民所望。若再權傾朝野,必遭董氏及何氏忌憚。若二宮結盟,二戚聯手,王上危矣。”

    “如中山王所言。”河間王劉陔,頓首道:“王上宜速歸。”

    “春風得意馬蹄急,急流勇退謂知機。”劉備出口成章:“功成身退,正當適宜。”

    “王上明見。”六王齊拜。

    仿先帝舊例。

    執金吾王斌與黃門令左豐“並持節”。將左右羽林,赴合肥國,奉迎新帝。

    42737/477005268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