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25 急流勇退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564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16

    其二,墓前露祭。以酒酹地或鏟除雜草祭拜。

    其三,墓內設奠。新莽前後,墓內始設奠,今漢此俗已廣泛流行。無論一墓合葬多寡,或葬有幾代人。皆隻隨一套奠器。置於前堂或棺前,主要供具有,漆木方盒、案、耳杯、勺等。

    言歸正傳。

    登基大典後,合肥侯如願繼位。未改元,仍稱“中平”,以紀先帝。新帝繼位,改元赦天下,乃是常理。然合肥侯初登大位,一切減免。蕭規曹隨。陛下生前一切,原封不動,悉數繼承。除去何後。合肥侯已有妻。

    史上中平六年,陛下崩。少帝劉辯與獻帝劉協先後登基,一年中三換年號。故十二月,“詔除光熹、昭寧、永漢三號,複稱中平六年。”一年後,才改元初平。

    可見,登基亦非定要改元。

    一切如先帝先前所定,坐穩江山才是前提。

    擇吉日。新帝策封先帝皇長子(劉)辯,為太子,交由竇太後撫養。加尊何後為“靈思皇後”,遷西邸居喪。

    增封薊王四縣,加節,賜虎賁,另賜“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,謁讚不名”。

    薊王終如蕭何故事,集齊權臣標配三套件,自此威震天下。

    新增四縣,自有二位府丞與朝廷商討。新帝登基,遷居南宮不久。十月末,劉備便上表歸國。

    新帝挽留再三。奈何薊王去意已決。

    話說,除去策封太子,加尊何後。唯薊王賞賜最重。合肥侯聰慧機敏。自然知曉,之所以能繼承帝位,薊王居功至偉。若非薊王力排眾議。僅憑《起居簿》上所錄,隻言片語。何後與大將軍,又豈甘心,將帝位拱手相讓。

    薊王年少成名。合肥侯聞名已久。

    難得忠義雙全,恪守臣節。自當善加籠絡,收為己用。

    奈何薊王歸心似箭。無奈,隻能放歸。

    新帝私問:薊王不在,若有人趁機謀逆,該當如何。

    劉備答曰:陛下勿擾。南北二宮,皆由虎賁、羽林郎守衛。西園八校蹇碩、孫堅等,亦隻忠於陛下。另有驃騎將軍萬餘人馬,屯駐北軍大營。城外函園,還有一萬幕府精兵。陛下可高枕無憂。

    新帝又問:薊王歸國,誰人可為朕分憂。

    薊王又答:凡事,陛下當自決。若遇難事,可遣黃門令入函園,問計二位府丞。

    思前想後,並無不妥。新帝遂得心安。

    叩別新帝。劉備又入永樂宮,辭別董太後。

    聽聞劉備歸國。董太後設宴餞行。

    驃騎將軍董重、永樂少府楊彪,陪坐側席。

    先帝喪期,節製飲食,一切從簡。

    簾後董太後,以茶代酒,為劉備餞行:“王上此去,宜當速歸。陛下雖承大位,然朝中內外,人心浮動。還需王上,力挽狂瀾。”

    “自古親疏有別。陛下乃太後骨肉至親,有董驃騎,楊少府輔佐,自當萬無一失。”劉備舉杯遙敬。

    “說到親疏有別。”董太後言道:“王上曾與王美人義結金蘭。互以兄妹相稱。貴子年幼無知,恐為奸人所害。王上可願認為義子,護其周全。”

    “這……”

    42737/476988511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