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46 何須十年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80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22

    “分戶不析產”的新國策,效果明顯。薊國人口,漸從督亢十城,加速向周邊城邑遷徙。按照上計署的預估,不出三年,除鹽府牢城及各地港城外,餘下城邑,皆可編戶破萬,民過十萬。若滿十載,薊國所有城邑,無分彼此,皆破萬戶。

    換言之。十年後,薊國再無三百石城長一職可授。三百餘城,皆是千石城令主政。那時,每戶人口,亦會從最高峰的十人,減至五到六人。

    即便以五口之家計。薊國十年之後,亦將有民千五百萬。

    劉備覺得,上計署估算還是過於保守。即便是謹慎樂觀,人口增長一倍,又何須十年。這不,年後雪化路開,便又有五十餘萬黑山家眷,遷入薊國安居。

    明年初,人口當過八百萬。

    開春上計後,朝廷再增四縣之地。五十萬口分批遷入,正當時宜。如前所說,冀州六國之土,不宜再割。新增四縣,當取渤海與遼西二郡之地。黃巾亂前,渤海足有百萬眾。亂後亦不斷有青徐流民北上乞食。此消彼長,減口當不會過三成。如此算來,即便割取二縣,外加遼西二縣,亦足有三十萬口。再加國中人口自然增長。或明年內,共計將增百萬國民。

    到明年末,人口當過八百五十萬。如此增速,令天下聞之色變。黃巾為何要反。說到底,還是吃不飽飯。薊國不過千裏之土,竟能活八百萬民。其中繁華,遠超想象。

    升平年間,兩漢人口自然增長率,約為千分之十(11‰-12‰)。加之薊國年齡結構更輕,醫療衛生水平名列前茅,死亡率更低。自然增長率,或可達千分之十五(15‰-20‰)。按此人口基數計,下年新增人口,約十萬人。再下年,新增約十三萬口。

    每年,當新增一座徑百裏之萬戶大城。與之相配套的宅邸、良田、亦需悉數就位。

    即便沃野千裏。如此程度的快速增值,不等嫡長子繼位,薊國或已無立錐之地。於是,擴張便成必然之舉:內陸,海上,兩個方向。劉備未雨綢繆,已打下堅實之基。馳聘於西羌高原的開荒車隊,正穩步向高原深處推進,便是明證。還有串聯半島、倭島,不斷擴張的海外諸港。亦可佐證。

    薊王深知。開拓世界,非一日之功。終其一生,能做到何種程度,劉備並不強求。隻需埋下開拓的種子,悉心澆灌,生根發芽。終有枝繁葉茂,冠蓋如雲的一天。

    那時,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我漢土。前人吹過的牛逼,自當完美實現。

    船泊南港,歲末將至。

    緊跟著便是正臘假期。百官罷朝,俱賀歲。

    南宮,玉堂後殿。

    吃奶的勁都已耗盡的新帝,與日漸得寵的程中大夫,雞鳴時分,方雲雨收歇,力竭而睡。

    龍榻內,乳香漫溢。鼾聲四起。

    殿前張讓等人,雖麵色如常,內心卻焦躁無比。

    新帝不能起勢,需食乳方能助興。我等刀鋸餘人,如之奈何!

    42737/475576499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