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50 天地人和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154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24

    劉備大喜之餘,去發現,獨獨少了荀文若。

    荀攸乃肱股重臣。對家門才俊,自當心知肚明。然為保險起見,再向主公劉備舉薦前,必提前詢問過各人心意。換言之。荀文若之所以不在名單之列,非是荀攸藏私,而是被荀文若婉拒。

    這還了得。

    劉備遂去信詢問荀攸:荀氏英才盡出,為何獨缺荀文若。

    荀攸答曰:叔父有一語,轉問主公,“黃巾之亂,勝負如何?”

    劉備悵然若失。果然是王佐之器。

    陛下借黃巾血洗關東。結果弄巧成拙,險萬劫不複。更被黃巾餘孽,刺死困龍台上。個中內情,隻怕已被荀彧窺破。

    備思前後,劉備答曰:轉告令叔,“尚不分勝負。”

    書到潁川,音信全無。黃巾亂時,荀氏一門或遁入深山,或辟禍他鄉。流離失所,親眷多有亡故。幸虧荀攸將家門子弟,行學薊國太學壇。這才免於兵災。

    話說,前中常侍唐衡,欲以女,妻汝南傅公明,公明不娶,轉以與荀彧。父(荀)緄慕衡勢,為彧娶之。彧為論者所譏。

    敢娶中常侍之女。以荀彧“成大事者不拘小節”之真性情。按理說,不至於此啊……

    中平三年,一月。冰雪消融,老枝新芽。

    百官就位。

    二十萬高句麗民,分批離營,拖家帶口,遷往海陽、臨渝二縣。二縣各有當地漢民萬餘。高句麗民抵達後,先入駐甕城營地。待新家造好,再分批遷入,與漢人毗鄰而居。久而久之,自當向化。

    壯丁健婦,營城築樓。老弱婦孺,開荒圩田。建築、農作機關諸器及物料齊備,薊國更不缺牲畜。隻需熟能生巧,膽大心細。月起千樓,亦不是夢。萬戶民居,三年造畢。就是這麽爽利。

    常聞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
    何為器?正是機關器也。

    不分先後。五十萬黑山老幼,亦從各徑老寨分批遷出。徙入文安十城定居。

    須知。陳群上疏曰:屯田畢。乃是就先前縣中二十萬口而言。今又新增五十萬口,諸事繁雜,遠談不上完畢。不過是先入駐各甕城大營。再行營造圩田而已。

    無妨。隻需吃穿不愁,寒暑可避。困守山中老寨,與遷入甕城大營,又有何所謂。

    隻需一口氣在,終歸等得起,來得及。

    類似邊造邊遷,邊遷邊造。按工計酬,分期償還。在薊國已是常態。早為人所知。黑山老幼,各自安心便是。

    之所以稱為黑山。正因來曆繁雜,各州皆有流民裹挾入夥。想要以籍貫來區分,幾無可能。於是便統稱為黑山眾。

    正當薊國一如既往,大興土木。

    洛陽朝堂,亦出新令。

    河南尹何苗,並長水校尉袁術,持節,巡視南陽。

    車騎將軍曹操,轉任東郡太守,領私募營士討賊安民。

    並州牧董卓廣發檄文,討伐白波。南匈奴王庭、鮮卑屬國胡騎,應者雲集。不出十日已聚攏數萬精騎。

    大戰,一觸即發。

    42737/475086148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