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97 福莫大焉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08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39

    或待時機成熟,簽兩國合並條約。或封與倭女王子嗣,為下任邪馬台王。皆可達成一統。

    時下,薊王行事,仍需諸多顧忌,皆需麵麵俱到。務必不留人口實。假倭女王之名,乃極大利好。

    倭女王那美,亦非專權之人。試想,常年深居簡出,將國政皆交於其弟打理。足見一般。以“漢倭國女王”獲封薊國側妃。那美安心留在薊王宮,常伴薊王身側。國中三十餘大倭,仰慕薊國繁華,皆願追隨女王,長居泉州大使館。

    劉備好言寬慰。承諾,將仿照先前紫淵六國館,在泉州與博多二港城,分建邪馬台“三十國館”。大倭可隨時往來安居。如此一來,既可坐享大漢繁華,國中之事亦不會荒廢。兩全其美。

    薊王思慮周全,大倭感激涕零。紛紛上疏,欲遣子入薊國太學壇,修習大漢文化。並請立博多港校,傳授邪馬台人漢文漢字。漢風漢俗。

    劉備自當樂見其成。

    薊國船戶,已破十萬。換言之,薊國有民船十萬艘。僦船往來四海十三州,轉運薊國名產。正因航運太過發達,乃至北上徙民,紛紛改乘薊國明輪大舡,即方便又快捷。且有太史慈母子故事,凡欲遷徙薊國,隻需到附近港口,留言船商。約定時日及人數。便有薊國大舡,靠岸等候。僦費,待抵達薊國,由港口屬吏足額支付。錢貨兩訖,絕無拖欠。種種方便利好,讓江南山民、濱水人家,舉族遷徙薊國,蔚然成風。

    廬江陳策,攜眾數萬,東牟王營,眾三千家。

    另有:山越歙帥金奇、毛甘,黟帥陳仆、祖山,各率萬戶;丹楊費棧率眾三萬戶,會稽山越大帥潘臨,攜五千戶,渡海來投。

    問過方知,一眾山越驍帥,乃因避江東猛虎之威,故舉族來投。話說中軍校尉孫堅,奉命重返江東,募兵討賊。抵鄉後,雷厲風行,所向披靡。所過之處,望風而降。饒是山越強宗驍帥,亦不敢爭鋒。紛紛舉家奔逃。薊國自然是上上之選。

    開春以來,竟陸續徙來十萬山越。劉備大喜。遂封陳策為沙壘港長。王營為金州港長。山越各部,取其精銳五千人,入選白毦精卒。餘下健勇,編入各部。其驍帥或為司馬、或為軍候,不一而足。皆歸薊王所用。

    年後,黃金台亦出良才。東萊長廣人黃珍,登三層樓,授予三百石遝津長。

    有酈城令陰修“三舉鄉黨”,珠玉在前。大夏令劉曄舉少年好友,兗州任城國人呂虔,出仕薊國。

    劉備遣門下督鄭泰,親往徵辟。見之甚喜。遂替何夔,拜為濟州港令。呂虔,字子恪,世居泗水沛澤,深諳水性,乃薊國急需善水良才。

    劉備命其駐守濟州港,控州胡島。轉運青儲飼料上島,飼養牲畜,大行畜牧。待島夷悉數向化,遂去“港”字,立濟州藩。再待時機成熟,再“廢藩置縣”。統歸為大漢治下。

    呂虔當不負薊王所望。

    42737/47098295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