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38 明日為王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174更新時間:2019-06-30 03:08:52

    同理。無法參悟的“讖言”,各派高士,亦有不同解語。為證真偽,張裕不惜舍棄家業,隻身北上,混跡市中,為人駔儈。今日終得與薊王相見,當麵詢問。

    此,便是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。

    廄令張裕,麵見薊王,乃為解心中“代漢者,當塗高”之疑。

    “當塗高”者,究竟是“魏也”,還是“宗王也”。

    見劉備沉思不語,參軍周瑜一語中的:“啟稟主公。‘魏’之解語,與‘宗王’,異曲同工也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饒是薊王,亦不由一愣:“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廄令張裕更顧不得許多,衝十歲周郎肅容下拜:“願聞參軍高見。”

    周瑜言道:“先秦時,‘陰陽五行說’盛行,陰陽家以為,諸國之所以並立,因其皆身負一種‘上天賦予的德行’。此德行,可用五行來表示。即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因此,國中一切,皆需與之匹配。稱‘德性相符’。唯有如此,才能受上天庇護,國祚長久。

    並據此推算,黃帝時為土德,尚黃;夏為木德,尚青;商尚金德,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之吉兆,所以尚白;周為火德,因此尚紅。時,五德循環之說,天下無不認可,及戰國七雄時,亦如此而定。

    三家分晉後,魏承正統,以王族自居,沿用周之火德;韓推演出木德;趙火德為主,木德為輔,稱‘火木德’。

    齊國始祖為薑子牙,繼以周天子德性,後田氏代齊,推演出‘火德為主,金德為輔’。楚國以炎帝後裔自居,乃為土德。燕國推演出水德。戰國七雄中,唯秦國未定德性,令中原各國嘲笑,以為秦國蠻荒之地,不通王化。”

    劉備輕輕頷首:“周為火德,『魏承正統』,沿周之火德。高祖乃‘赤帝之子’,大漢因火而興,亦是火德。若將漢與周比,便當‘魏承正統’。”

    廄令張裕,亦有所悟:“恩師曾言,今漢必亡於群雄並起,如周時‘春秋戰國’故事。故能繼漢之火德者,‘當塗高也’。‘塗高’即‘魏’也。”

    “原來如此。”劉備這便醒悟:“令師所說‘魏’,乃指戰國七雄之一。七雄早已作古。故令師所指,乃今漢之‘魏地’也。”

    “魏地在大河之北,正是今冀州境內。”周瑜言道。

    此話已十分露骨。

    於是乎,廄令張裕,脫口而出:“莫非,代漢者,便在冀州六位宗王之中?”

    周瑜笑道:“‘廢史立牧’,群雄並起。春秋百餘國,終成戰國七雄。今日為王,明日亦為王乎?究竟何人能據冀州之地,延漢之火德,猶未可知也。”

    廄令張裕,醍醐灌頂。這便肅容下拜:“聞參軍一席話,(張)裕,心結盡解,渙然冰釋。”

    劉備居高笑問:“先生還養馬否?”

    廄令張裕伏地奏曰:“臣,願效‘犬馬’之勞。為主公‘延漢之火德’。”

    此次對話,影響深遠。遠超劉備估計。歸根結底,還是小覷了讖緯神學的威力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。在神性上,統一了思想。

    代漢者,乃“據魏地之明日宗王”。

    42737/46780515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