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79 河間姹女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24更新時間:2019-07-11 23:40:38

    “少令。”右丞賈詡領眾人,殿前相見。

    “右丞。”懷揣先帝禁器,一路上左豐如坐針氈。直到將漆木匣交出,這才終得心安。

    賈詡不疑有他,遂開匣視之。

    左豐解釋道:“匣中《子錢集簿》,詳細錄有‘子母’銅錢往來。兩枚金鑲玉璽,乃先帝與洛陽子錢家,書信往來之簽印。虞山鬼母印,則為與城中十位子錢家相見之信物。”

    賈詡輕輕頷首,取鎏金玉璽相看。一枚『城上金烏』,一枚『河間姹女』。

    “金烏”之意,正如先前封諝所思所想。“姹女”,亦作“奼女”,言指,少女,美女,美少女。

    今漢魏伯陽所著《周易參同契》亦有:“河上姹女,靈而最神,得火則飛,不見埃塵。”之句。後世注曰:“河上姹女者,真汞也。見火則飛騰,如鬼隱龍潛,莫知所往。”

    故姹女,又有仙女之意。亦多被引申為妖女。河間姹女,自是太皇董太後無疑。

    “二枚私印,如何使用?”賈詡又問。

    “母錢往來,皆用『河間姹女』。子錢往來,則用『城上金烏』。”左豐答曰。

    賈詡輕輕頷首,又取『虞山鬼母』細觀:“莫非此乃‘子母印’?”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左豐欣然笑道:“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,能產天、地、鬼。一產十鬼,朝產之,暮食之,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。虎頭龍足,蟒目蛟眉。謂之‘虞山鬼母’者,便如璽鈕所刻。”

    子母印,乃“套印”之一種。由大小兩個或多個印套合起來的印章。多見於今漢。一般鑄有獸、龜等鈕,大印腹空,小印嵌入腹內,如“母抱子”狀,故稱“子母印”。

    後世釋曰:“子母印,興於漢,盛於六朝。製印而空其中,納小印其內,如屜。外者為母,內者為子。多作深細朱文,母印作‘某某印信’,子印則刻姓名或表字。母印紐作母獸,則子印作子獸,套成如母抱子狀。亦有母印紐作獸身,子印紐作獸首,套合而成完獸者,故一名“套印”。傳世者,有雙套印(即一母一子)、三套印(即一母二子)、四套印(即一母三子)。四套印不多見。”

    賈詡手中,卻是罕見之“十一套印”。“一母十子”,典出“虞山鬼母”。

    換言之。洛陽城中,有十位子錢家,與先帝暗通曲款。將西園賣官所得海量錢幣,偷運出宮,放債攫取暴利。

    將張讓所述其中關竅,悉數密語右丞賈詡。黃門令左豐,心中再無禁忌。

    將右丞所贈,裝有千萬琉璃寶鈔的饕餮錦囊,收入袖中。左豐隨口問道:“敢問右丞,此物何用?”

    賈詡笑答:“不義之財,非我主不可正當其用也。此物若握於張讓、趙忠之手,必生禍亂。由我主代為保管,則可趨利避害。”

    左豐深以為然:“右丞言之有理。”宮中百廢待興,黃門令不敢久留。這便告辭離去。

    目送車駕出城,荀攸笑道:“洛陽貴胄,皆為魚肉矣!”

    42737/463154863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