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35 逆流而進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850更新時間:2019-08-09 17:17:58

    左國令黃承彥奏曰:“當無往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主公欲征南蠻乎。”鄭玄驚問。名不正則言不順。先帝雖賜黃鉞,然蠻人未反,如何能擅自殺戮。

    “非也。孤欲使海市諸船,重走伏波將軍討賊路線。逆沅水而進,泊於辰陽、義陵舊港,與蠻人互通有無。”薊王道明心意。

    “此舉,乃為威懾也!”門下祭酒司馬徽笑道。

    “此其一也。待海市抵達,蠻人當知,天塹水險,不足為屏。”薊王言道:“孤欲將今漢初,並入辰陽的義陵、無陽等,前漢舊地,再行析出。效仿隴右,用於安置蠻人,乃其二也。”

    “若如此,荊南可定矣。”司馬微拜服。

    “五溪蠻區,亦如此例。”薊王高屋建瓴:“就地安置與遷居山外,雙軌並進。沿沅水及其枝津清、舞、巫、澧水等,廣建港津泊位,開鑿牽引棧道。以利行船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,遵命。”真乃我等明主也。

    “通航建港,當交由何人主持。”右相耿雍奏問。

    “孤,欲效隴右,表奏朝堂,新開‘護南蠻校尉’,治武陵。另表一人為水衡都尉,主理通航建港。”

    護南蠻校尉,主護荊州蠻夷,典統蠻族軍兵,立府置僚佐。持節領護,理其怨結,歲時循行,問所疾苦。

    水衡都尉,本是掌皇室財政之官:“古山林之官曰衡,掌諸池苑,故稱‘水衡’。”武帝元鼎二年始置。今漢裁撤,將其執掌皇室財政部分,歸入少府。水利船運部分,則劃歸都水使者。三國時,魏複置,掌水軍舟船器械,晉以後不常置,南朝宋曾置水衡令。唐曾改都水監為水衡都尉,旋複舊稱。

    “當表何人,受領二雄職。”右相耿雍再問。

    劉備早有定計:“宗室劉景升從子(劉)磐,忠義驍勇,可授護南蠻校尉。孤小師弟周瑜從兄,周暉,可領水衡都尉一職。”

    周暉,字公耀,廬江舒人。留居祖宅,未能隨宗族北上薊國。其人好賓客,雄江淮間,出入從車常百餘乘。

    左相崔鈞,心領神會:“聞,朝堂欲使劉表為荊州牧。主公,表其從子為護南蠻校尉,亦是順水人情。然水衡都尉一職,看似權輕,實則‘任重而道遠’。事關主公‘兵不血刃,威信天下’。遠非護南蠻校尉可比。”

    門下祭酒司馬徽言道:“若不舉劉景升從子居雄職,主公連舉二人治荊南,必令其忌憚。此乃權宜之計也。”

    論政治成熟。此時薊王,一如身體及心智之成熟。

    說白了,此亦是利益交換。劉表即將拜荊州牧,如何能坐視薊王,圖謀荊南半壁領土。而在常人眼中,護南蠻校尉之權重,遠非水衡都尉可比。然在薊王看來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,水衡都尉,疏通水路,興建港津,與蠻人通商互市,互通有無。職責,遠非護南蠻校尉可比。

    殿中百官,亦皆領會。齊齊拜服。

    42737/455836344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