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43 疏河注海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222更新時間:2019-08-13 16:42:57

    船肆列隊靠岸,旗船擂響市鼓,各家商號,旌旗招展。

    海市令高聲唱報:“四海承風,九州升平。海市開——”

    薊國海市,已遍傳荊南。沅陵民眾,自從提前得知,便皆翹首以盼。待機關舷梯,乃至升降天梯,排設落地。這便一擁而上。

    商家各個笑臉相迎。便是東胡護衛,亦喜氣洋洋。

    “如何?”遊麟爵室內,周暉心生感慨。

    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郭嘉歎道:“先前讀此句,本以為孟子所言,乃指德化萬民。如今方知,‘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’之真意。”

    “此文何解?”周暉求教。

    “禹疏九河,而注諸海。”郭嘉一語中的:“因勢利導,王道治國。”

    “疏九河,注諸海。順民意也。”周暉竟也領悟:“人皆向上,民皆向好。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”

    “此,便是我主之道。”郭嘉心懷激蕩,一時難平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,和平發展才是硬核。

    五溪蠻王“戴金花冠,形如章甫,衣朝霞布,珠璣瓔珞,足躡革履,時複錦袍”,攜眾立於高處。俯瞰遊麟號及海市大舡,麵色陰晴不定。

    又見遊麟號甲板,沙摩柯等人,亦興高采烈,指手畫腳。這才臉色稍霽。

    低聲說了句蠻語,五部精夫,遂領命而去。

    大漢治政,分官、吏,兩個體係。官為群吏之首。可自聘僚屬,稱為“吏”。為便於行事,屬吏多是本地人氏。所謂“異地為官,坐地為吏”,便是此意。一般下屬,多稱“佐”。親信多出“門下”。

    武陵太守曹寅,領一眾僚屬,港前相迎。武陵郡治臨沅。且因時有蠻亂,沅陵身處蠻區,更加水路艱險,慘淡經營,隻設長令,且常無人赴任。卻不知太守,因何至此。

    “拜見府君。”周暉領宋奇、郭嘉等人先下船行禮。

    “見過都尉。”曹寅亦含笑回禮。

    在場諸人,周暉品秩最高:“敢問府君,因何至此?”

    “乃受薊王所托,特來為都尉引薦蠻王。”曹寅素與刺史王叡不和。隻因其固守武陵,不聽王叡號令。刺史多次揚言,要殺曹寅。且武陵郡治臨沅與荊州州治漢壽,近在咫尺,恐為其所害。恰逢沅陵縣長,因蠻亂棄官,故曹寅逆沅水而上,名為代政,實則棲身沅陵以辟禍。

    “府君當知。某此來,乃為疏通水路,興建港津。”周暉抱拳道:“若能逆入前漢舊縣,五溪蠻區。與蠻人互市,當大有裨益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易耳。”曹寅笑道:“我與蠻王,私交甚篤。蠻人重利亦重義。隻需結好蠻王,料想開港互市,亦非難事。”

    “多謝府君。”周暉大喜。話說,驟登大位,兩眼一抹黑。初來乍到。人生地不熟。得曹寅居中協調,自是大大利好。

    “城中已設接風宴,與我同去。蠻王席間可見也。”自王叡去職,曹寅心情大好。

    “敢不從命。”周暉欣然前往。

    42737/51463658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