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47 河漢無極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030更新時間:2019-08-22 08:36:23

    薊國良匠,及築造機關器,皆隨船運來。原址重造,得心應手。日起高樓,月建街衢。數日不見,舊貌已換新顏。薊國營城術,冠絕宇內。饒是武陵太守曹寅,亦隔三差五,泛舟來觀。直呼大開眼界。

    辰陽屬國,亦如此這般。由郭嘉主持修造。毀於戰火的前漢諸城,悉數重建。修路通渠,築堤圩田。麾下匠師,皆出薊國。何須東掾指點。諸事皆想在前,令鬼才奉孝,亦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所謂熟能生巧。西域、隴右皆不算。單薊國三百餘城,造就多少能工巧匠,可屈指一算。百工居肆。大國工匠,物料齊備。營三縣之國,有何難哉。

    荊南港津漸多。加之順下江淮,常來常往。海市無法久泊一津。於是,薊王遂下王命,立分支海市。於都船署下,置“市舶寺”,主官稱“市舶令”,秩千石。有市舶丞、市舶尉、市舶獄令等屬官,分設十海市。取“十天幹”為名。

    其中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,為陽幹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,為陰幹。水南為陰,分屬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,五陽幹海市;水北為陽,分置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,五陰幹海市。取“負陰抱陽,衝氣為和”,互濟之意。故薊國船肆,又被俗稱為“無極船”。語出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無極。”之句。言指,海市影響廣大。

    旗船上立專屬旗號。往來大江南北。逆入枝津故瀆。泊於各城港津,通商互市。

    若仍不足夠,亦無妨。“十天幹”下,再另設“十二地支”便是。

    薊王檄文抵越嶲。夷王悉知,驚怖至極。欲殺王子(高)定,以謝天下。被大小頭領,苦勸乃止。然死罪可免,活罪難逃。當眾鞭笞,以儆效尤。又將融漓父母,好言放歸。並織布皮草,青壯數千,結伴北上,奔赴沅陵。彌天大禍,能否亡羊補牢,皆在融漓一念之間。

    藥到病除,話到禍除。終不墜薊王赫赫威名。

    “會秦擊奪楚巴、黔中郡,道塞不通,因還,以其眾王滇,變服,從其俗,以長之。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,諸此國頗置吏焉。十餘歲,秦滅。及漢興,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(漢初閉關)。巴蜀民或竊出商賈(暗中互市),取其筰馬、僰僮、髦牛,以此巴蜀殷富。”

    自秦辟“五尺道”通西南夷。大漢立朝四百年,築路通渠,從未間斷。

    正因道路通達,巴蜀才得其利。

    知西南夷亦奉王命,而不敢違。郭嘉大喜過望。隨手在荊南、南中、嶺南,畫了個大圈。取號“三南之地”。南蠻、百越、西南夷,種輩相加,或不下隴右五百萬羌氐。

    “若好生計較,主公或可再得一號。”郭嘉眸中,精光乍現:“可稱‘三南大君’,或‘三南天王’?”

    須臾,又聽一聲歎息:“祝融貴女,我主斷不可棄也。若不能為貴人,或可稱‘夫人’。‘祝融夫人’。妙極,妙極……”

    “阿嚏!”樓下華室,融漓忽生異樣:“有古怪。”

    42737/514236758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