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73 合浦珠還(1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02更新時間:2019-09-05 11:14:40

    

    而劉備要做的,便是精工細作,爬梳剔抉(pá  shū  tī  jué)。仿薊國水路,將遍及夷區的河川溪流,連成三級水網。能夠行萬石、千石、百石機關船。此事,皆交由水衡都尉全權負責。

    江南一帶,水網密布,後世有“水鄉澤國”之稱。水運,乃時下最經濟高效的交通形式。河道亦是水鄉澤國最主要的交通通道。先秦兩漢,續力鑿穿江南渠道。人員、輜重,多經漕渠輸送。事半而功倍。

    薊國在北,沿近海航線,入番禺,合浦,乃至徐聞、比景。入內河航道,便可舟行三南夷區。實無需逆入長江,再順次南下。薊國海市船隊,則反其道而行之。先入江淮。再分行南北。一路沿湘水、沅水南下,再西行合浦、番禺,乘風出海,北上薊國。形成商道大回環。

    隻需開挖漕渠,連通南合浦水與北圭水。好比打通任督二脈,合浦港的重要性,毋庸置疑。如此良港,洛陽必不舍得割給薊王。薊國良工實際勘探後,圈定距合浦港百八十裏外的醴水(欽江)入海口(茅尾海),築造新港。鑿渠連通醴水與南廉水(廉江),通合浦港,入合浦水路。又有“醴水在蒼梧,環九疑之山。”故,此水乃“南醴水”。於是劉備取名“南醴港”。

    南澧水,河道蜿蜒,水出“六萬大山(十萬大山)”。經由船上“記裏車”丈量,長約四百三十裏。上遊穀地土地肥美,林中多生花果。南醴水沿岸越人,濱水搭建長屋,船泊廊下。屋脊晾滿幹果,側院曬滿魚鮮。常用陶器稱“連罐”。有二連罐,三連罐,四連罐之分,是典型的越人盛器。罐中分門別類,盛滿幹果和鮮果。便有童子數人,聚在廊下,吃著罐中美味。時下連罐,便是後世之果盒。“尉佗(南越王趙佗)獻高祖鮫魚,荔枝,高祖報以蒲桃錦四匹。”以至於“南單於來朝,賜禦食及橙橘龍眼荔枝。”換言之,時下嶺南特產,已廣販京畿。試想,若無水陸通暢,嶺南夏季果蔬,如何能轉運數千裏,抵達洛陽時,仍新鮮可食。

    窺一斑而知全豹。大漢水路之便捷,遠超想象。中原大地滿是南方水果,以至於“民間厭桔柚”。都吃厭了。除此之外,“犀角、象齒、翡翠、珠璣”等,嶺南珍品,亦為世人矚目。“珠璣象齒出於桂林”,“一揖而中萬鍾之粟也”。合浦,正是珍珠產地。嶺南風物不斷北上:“雜香細葛,輒以千數,明珠,大貝,流離,翡翠,玳瑁,犀象之珍,奇物異果,蕉邪龍眼之屬,無歲不至。”

    而中原物產,亦順下嶺南。

    南下漢人,將鐵器、陶器、耕牛、種子、技藝等,吃穿用度,衣食住行,播撒嶺南。極大促使了當地的進步。和合之風盛行。遍吹大江兩岸。

    此地夷帥,乃出旁支。種出古南越國。部民皆以采“合浦珠”為業。“合浦民善遊,采珠兒年十餘歲,使教人水。官禁民采珠,巧盜者蹲水底刮蚌,得好珠,吞而出。”

    “(合浦)郡不產穀實,而海出珠寶,與交阯比境,常通商販,貿糴糧食。先時宰守並多貪穢,詭人采求,不知紀極,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。於是行旅不至,人物無資,貧者餓死於道。(孟)嚐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歲,去珠複還,百姓皆反其業,商貨流通,稱為神明。” 本章尚未完結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---->>>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