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2 二戚之爭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030更新時間:2019-09-18 15:19:26

    “喏。”右相耿雍又奏:“曹輕車麾下,亦人才輩出。王母盛會,海內皆欣然往之。然曹輕車卻謹守州境,寸步不離。必有高人出謀劃策。”

    左相崔鈞答曰:“陳宮、荀彧、程立,皆足智多謀。必已窺破時局。不肯無端涉險。”

    “大浪淘沙,火煉真金。”劉備言道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。三宮鼎立,猶不知足。非欲鏟除異己,一家獨大。也罷,且看誰人能笑到最後。”

    薊王本以為。三家製衡,大權分立。當可穩定江山社稷,再續國祚。奈何薊王料定一切,卻未曾料定人心。權與利,無人願與他人分享。孟德言,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。便是此意。

    先前,京中有童諺:“鼎折足,車脫輻,日過無,風中燭。”門下祭酒司馬徽歎道:“易鼎卦雲(注①):'鼎折足,覆公餗(sù),其刑剭(wū),凶。'不量其力,果至凶災。知小謀大,力薄任重,必受其辱。小兒歌之,乃說大將軍何進也。”

    上庠令鄭玄又道:“其解,出自費氏《古文易》,憾未入公學。剭者,古時多誅諸侯國君於屋內。別於庶民鬧市受刑,因稱之。故此爻,意為:‘諸侯割據,有折足鼎覆之危,必刑以剭。’言下之意,‘亂天下者,必(何)進也’。古往今來,欲除心腹大害,需謀定而後動。若草草行事,必反受其害。且罪名不彰,暗行其事。窺其本意,亦非為國除奸,乃欲私結黨人也。《周禮》言:“邦若屋誅,則為明竁(注②)。”亦與此卦相合。老臣竊以為,黃門滅後,必入多事之秋也。”

    劉備輕輕頷首:“‘投諸四裔,以禦魑魅’。孤少以為,四裔乃禦外敵。後才方知,亦困家賊。”

    鄭玄拜服:“主公光融天下,明以照奸。自少複祖爵,並縣為國。南征北戰,東伐西討。納五胡之民,安四裔之地。今,四麵合圍之勢成。中夏即亂,亦足可收拾也。”

    時至今日。百官方知薊王,先見之明。亦足見,良苦用心。

    常聞“攘外必先安內”。然薊王卻反其道而行之。畫地為牢,“合縱連橫,以禦內亂”。

    此便是劉三墩之“大道”。

    母親說:大道至簡,知易行難。

    其實,也不是很難。

    如此說來。劉備少時血戰鮮卑,再定西域。賈文和,設平羌連環計,郭奉孝,鳳凰於飛定三南。薊國八大謀主,早已窺破主公治世之道也。

    聞後世棋語,亦有口訣:“下手搶邊角,高手占中腹”。

    少時,夜間第一課。恩師盧植,便從一張大漢山川地形圖說起:

    大漢十三州,西高東低。邊緣凸,而中間平。大河分南北,高山阻巴蜀。四夷虎視在外,家賊窩藏腹心。內憂外患,已到生死存亡之際。

    劉備從此刻起,便苦思如何破局。

    右國令自是高手。又執先手,於是落子關東,盡占中原中腹。劉備初出茅廬,且執後手,唯有占邊角,與其相抗。天下棋局,二人你來我往,終見分曉。

    天下大勢一盤棋。

    由此而已。

    42737/506894162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