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97 板上釘釘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54更新時間:2019-11-02 00:58:25

    加之繡衣皆入門下署。市舶寺的職權,更為集中。“署”、“寺”的區別,亦逐漸清晰。凡稱“署”,多為監察;凡稱“寺”,多行職能。

    內政由右相耿雍領銜。外交則以左相崔鈞為首。薊國同樣是國相主政,無有例外。

    左相崔鈞,職權亦重。凡三韓半島、倭國列島、三郡烏桓、四郡亡胡、三南徼外……“(薊國之)外事”,皆由其負責。先前薊王表二國相為“關內侯”,食俸中二千石。

    今華大夫,已“賜位特進,見禮如三公”,坐享萬石頂俸。國中皆傳言,王傅黃忠、四少師、左右國相,上庠令、右國令等,當“蕭規曹隨”,次第晉升。

    空穴來風,必有所出。薊國千裏國土,千萬國民。一季稻作,可活十三州百姓,外加北人、南人、東人,計千萬餘眾。薊國吏治,足見一斑。且華大夫雖名聲在外,大醫天下。然王傅、少師,左右國相,亦不逞多讓。既開萬石先河,薊國又行高薪養廉,且薊王光融天下。民竊以為,自不會厚此薄彼。

    比起洛陽百姓,街頭巷尾,議論大秦帝後,平樂會盟。薊國皆在風傳,萬石頂薪。

    一國之力,能開萬石俸祿。兩漢四百年,更古未有。此乃國力鼎盛之相。饒是安北、遼海等郡,亦蒸蒸日上。三韓、倭島,漢化島民,紛紛渡海來投。先客庸,再落籍。不出三代,與漢人無異。

    上計令陳逸言,若加“長(居)客(庸)”,薊國當有千五百萬口。換言之,薊國二十七縣,近四百城港。均有萬餘客庸。此還將姻親、義親等,已落籍者,排除在外。凡客庸者,皆在市樓錄入《客(庸)籍薄》。滿五載,得雇主舉薦,五家連保,便可落籍。若無五家親眷,亦無五家雇主,則由市樓據客庸口碑,代為作保。

    落籍後,則可享有《圩田製》,所定立之諸多便利。

    換言之。薊國連客庸的晉升之路,亦設置完備。治下吏民,皆有出路。爵民,已取代豪門大姓,成為國之基石。

    馬市,胡姬酒肆。

    河東太守袁紹,常服入內。直奔三樓春暉包房。

    推門視之。河內太守王匡、南陽太守袁術、陳留太守張邈、東郡太守橋瑁、山陽太守袁遺、濟北相鮑信,並後將軍兼領並州牧董卓,俱在。

    見袁紹姍姍來遲。一眾太守,紛紛上前見禮。

    “本初,別來無恙乎。”陳留太守張邈與袁紹乃是故交。剩下王匡、橋瑁、鮑信等,或同為大將軍幕僚,或如袁遺,乃是袁紹、袁術二人從兄。

    “許久未見,孟卓兄亦可安好。”袁紹依次回禮。

    “一言難盡。”張邈又引董卓上前:“得後將軍手書,我等星夜前來。見左右皆二千石官,方知茲事體大。”

    袁紹以禮相問:“敢問後將軍。內中隱情,可否明示。”

    董卓肅容回禮:“即來則安。諸君切莫心急,車馬勞頓,且先入席。”

    “請。”眾人心領神會。

    42737/497740372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