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35 貌合心離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5206更新時間:2020-05-11 02:18:35

    眾人商議之後,這便分頭行事。

    待送走不其侯一行。返回所居偏殿。左右無人,二妹程璿這才問道:“長姐何意?”

    程環遂取絹書示之:“此乃安貴人所書。”

    程璿取來一觀,這便了然:“安貴人雖遠在薊國,仍心係天家骨血。既有全護漢室之意,我等,自當相助。”

    程環一語道破:“此乃你我進身之階也。”

    程璿心領神會:“長姐言之有理。”

    洛陽東郭,建陽裏,王允府邸。

    聞桓典細說詳情。王允輕輕頷首:“‘誠能反其道,任天下武勇,何所不誅’。眾皆以為,魚梁台上近身行刺,乃必勝之機。不料女刺客卻設伏宮門之下。好比長阪坡上,白袍一小將。論力敵萬人,洛陽內外,唯呂布一人耳。”

    “聞呂布與安貴人,金蘭之交。安貴人又曾認子師為義父。”桓典對王允之事,知之甚祥:“何不請安貴人,書信說之。”

    “也好。”事不宜遲。王允遂去信安素,細說緣由。

    十一月初。

    薊國千裏稻作畢,顆粒歸倉。各處港津,日夜帆滿。趕在大河冰封前,轉運新穀。所謂積陳食新。新穀味美。各州大亂初平,百廢待興。大漢一藩,一國廣濟。年年豐產,足令天下民安。再加各地廢史立牧,大興屯田,休養生息。民生亦漸好轉。即便不食薊國粳米,五穀雜糧亦足可果腹。

    亦趁渤海冰封前,薊太倉僦船出海,將國中陳穀,轉運不凍良港。借冬初信風,販去江表十港,並海外荒洲。待來年開春,青黃不接時,仍有餘糧。

    今季獻費,洛陽上下,皆翹首以盼。

    話說,漢廷賜九龍華表。許薊王將海外利益,亦並入封國。如此一來。薊國民眾,又大漲一截。

    上計署八月按比。足有二百萬戶,千五百萬口。人歲六十三錢的獻費,薊國需足納九億四千五百萬。

    比起你不足十億獻費。二百萬戶,千五百萬口。實令天下側目。

    戶出一丁,薊王可二興百萬大軍。

    因水而興,向海而生。百業興盛,林林總總。據上計署估計,靠海而生者,約有五百萬口。換言之,國中內外,約有三分之一民眾,生計與海相關。

    海運往來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各處船塢,訂單不斷。尤其木蘭舟,大利於民。單造船一項,獲利便足可維持薊國上下,一年開支。

    將作寺居功至偉。

    左國令以降,墨門子弟,皆與有榮焉。

    尤其龍骨造船,釘接榫合。讓舊船改造,大行其道。更加日南象林苑巨木,廣輸北國。龍骨造船,日益精進。

    無需新造三足踆烏。壯闊如飛雲、蓋海,足以。

    樓桑東南,百二十裏,益昌山中溫泉館。

    趙忠一行,駐足山巔。俯瞰泉水匯成溪流,注入巨馬水路。

    何苗遂問道:“此山何名?”

    陪同門下署吏答曰:“此山名臥牛。”

    “何不改稱牛首山。”何苗言道:“昔日甘泉宮,周回一十九裏,中有牛首山。此山應此宮,必成美譚。”

    42737/52482474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