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47 難覓仙蹤(1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02更新時間:2020-07-15 15:45:47

    

    “夫君有何妙計。”公孫王後笑問。

    “待諸子長成,泛舟七海。並土封王。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;子子孫孫無窮匱也,何愁天下不平。”

    “愚公移山乎?”綰妃言罷,後妃皆笑。

    “為夫豈止移山填海,欲求布種天下也。”薊王揚眉一笑,英姿勃發。

    後妃無不傾慕。

    出湯舍,便是遊泳館。曲水流觴,身舒氣爽。

    擊鞠、賽馬,舞樂,百戲,再共沐溫泉浴。“溫泉水滑洗凝脂”,“始是新承恩澤時”。美人尚不足百。三百禦姬,唯有美人十餘。還需並雲霞衛,拱衛王宮。不能常伴薊王身側。一裏之回,七重錯落。如薊王有感,即便足不出宮,亦可一統天下。

    晚餐畢。薊王升合歡殿。與侍寢妃嬪歡聚不提。

    國境一再東延。幾將環渤海並遼東灣,綿長海岸,悉數裹挾。凡有水入海,必淤有沙洲。築堤造港,舶來船戶。數載必興。

    薊國木蘭舟,日夜三千裏。往來各港,何其迅捷。國境東延,距三韓半島,並倭國列島更近。更加千五百五人口。《圩田製》下,分戶不析產。十縣並入,尤其朝都、昌黎二郡,郡境闊長。無慮山廣袤草場。近海又適圩田。背山向海,春暖花開。

    無終為烏桓王庭所在。與良鄉、薊北,潞,四縣並一郡。取名:大通郡。

    薊北、良鄉,乃春秋時燕國都,並中都乃其一。四縣橫通四郡,郡治薊北縣,乃通都大邑為其二。“無以名之,此之謂大通(通於大道)”,是其三也。

    二千石大通守,薊王授予高陽令顧雍。

    蔡邕門下,高陽令顧元歎,德才兼備。自上任,政績常列前茅。薊王曾言其有“宰相之姿”。雖憾未能二千及冠,亦差之不遠矣。

    高陽令由,最年輕之太學祭酒徐幹,繼任。

    徐幹,字偉長,北海劇縣人。以詩、辭賦、政論著稱,“其五言詩,妙絕當時”。自幼勤學,年十五便可“誦文數十萬言”。二十歲時“五經悉載於口,博覽傳記,言則成章,操翰成文”。“著《中論》二十餘篇,成一家之言,辭義典雅,足傳於後”。時人讚其論:“欲損世之有餘,益俗之不足”,“上求聖人之中,下救流俗之昏者”。

    北上薊國,本為遊學。儒宗親考,拜為博士。及冠為人師。轟動太學。

    今為高陽令,亦實至名歸。

    至此,薊國廣有三十七縣,五尹六守。穩坐大漢一藩。

    薊王鑿穿內外水路,連通八流四海。再加薊國造船術,一騎絕塵。集墨門機關術之大成。遼東、嶺南大木,足量供應。饒是四百城港,船塢燈火通明,匠人通宵達旦,白波、無極,各式船券仍堆積如山。專用器鈔,一券難求。舊船改造,亦如火如荼。

    因無終、無慮、扶黎三縣,安置內附烏桓。

    王允欲取遼東,安市、汶、平郭,三縣補之。被薊王謝絕。言,封國足可取食。 本章尚未完結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---->>>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