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85 遼東之煮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958更新時間:2020-07-24 08:54:51

    待都水署,築堤治水畢。澤中地利凸顯,再任命不遲。

    環渤海,百五十座鹽府牢城,安置鹽戶三百萬口。再並遼東灣,鹽府治下可破二百城。鹽戶可達四百萬。

    正因遼東灣長。臨渝關至徒河縣,沿碣石道北上,需行五百裏。“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”,故臨渝令袁霸上疏,求在關外,重築碣石宮,並築碣石港。便於往來遼東灣。

    “碣石道,五百裏無城邑。”薊王又問:“此水又何名。”

    “此水或名‘蒐濟’。”左國令黃承彥奏對:“蒐,集也。其上枝津會集,故名之。”蒐濟水,後世稱六股河。“以河之上遊有五枝流,合本河為六,遂名為六股河”。

    “此水可有舊縣。”薊王又問。

    “前漢時,此水上遊,有文成縣。”左國令答曰。中書令趙娥,遂取銅釘,按於圖上。以示方位。譬如門釘,稱圖釘。

    “可於蒐濟水入海處,重建文成縣。”薊王言道:“以扼碣石道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薊王高瞻遠矚。

    臨近蒐濟水入海口,又見一島。薊王再問:“此島何名。”

    “古稱‘大海山’。聞燕太子丹,刺秦事敗,辟禍至此。因島上遍生桃花,遂易其名為‘桃花島’。上有桃花浦,並遼東漁人數十家。”左國令再答。

    “可立水砦,常駐水軍。”薊王絕非心血來潮。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右相持芴奏報:“文成至徒河,尚有三百裏。可沿碣石道,再分二縣。”

    薊王焉能不醒悟:“三縣為郡乎?”

    “主公明見。”群臣下拜。

    如此,當有十守。

    薊國擁遼東大灣過半,近海狹長平原,足可新辟一郡,守衛遼西走廊。串聯安北並昌黎二郡。於是薊王從二郡名中,各取一字,合稱:“安昌郡”。

    效仿河西走廊。薊王將安昌所轄郡境,稱為“遼西走廊”。至此,薊王以一己之力,扼遼西,盧龍、平岡、無終(碣石),三要道。

    細分之後,群臣振奮。東境之利大,與西境相較,竟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    再分四郡,十餘縣。吏治之缺,自上而下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散朝片刻,太學已知。

    首當其衝。四郡太守,並十三縣長,當授何人。三百出仕,二千及冠。固所願也。

    門下署,鸞棲館。

    “此事不急。”許攸落杯言道:“聞主公將南下雲夢,赴巫山神女之會。待重返,東境諸情,當可明察。時國中稻作將至,待稻作畢,已至歲末。料想,郡縣長令,當為來年所慮。”

    “子遠,言之有理。”荀攸笑讚,轉而又問:“然,府、國並行,譬如涇渭分明。我等皆為幕臣,何故多言國事?”

    眾謀主必有此問。許攸笑答:“先前朝會,右相進言,欲以國中二校,都護鮮卑屬國。主公言可。其中真意,諸君焉不知乎?”

    眾謀主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。

    42737/569959306

    。

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