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72 萬載千秋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052更新時間:2020-09-05 22:54:30

    薊王舉千裏鏡,居高遠望。這便笑道:“再起長岸,更立石渠,重修主遏,複治水門。‘(主遏)高一丈,東西三十丈,南北七十步’,恐不足用。當數倍增之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顧雍拜服。顧雍所慮,築堤圩田。薊王所謀,千秋萬世。

    薊北縣,城郭雖大,然西南王城,並西北薊丘,便足占去三分之一。剩下不過四十二衢。

    “此台何名?”薊王手指薊丘高台。

    “此便是寧台。”顧雍答曰:“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:‘齊器設於寧台,大呂陳於元英(宮),故鼎反乎磿室(宮)。’既此台。”

    元英宮,前漢燕剌王劉旦改為光明殿。

    《尚書正義》引《括地誌》:“元英、磿(lì)室二宮皆燕宮,在幽州西四十裏寧台之下。”

    “重築薊丘寧台,歸入王城。而後居中為界,分南北二宮。北宮寢居,南宮治政。磿室宮,改千秋宮。”薊王言道。

    與洛陽城布局類似。然洛陽為六九城。薊北縣竟是七九城。

    “喏。”顧雍領命自去。

    甯貴人笑問:“夫君為何重築萬載並千秋宮?”

    薊王言道:“乃為封兒所造。”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甯貴人柔聲勸道:“待封兒及冠,夫君不過不惑之年。春秋鼎盛,如日正中。何必急於分封。”

    “所謂‘成家立業’。封兒及冠,當行大婚。豈無家業傍身。”俯瞰薊北,七九雄城,薊王肺腑相告:“那時,若不能更進一步,便退位稱‘太上’。將千裏薊國,交與封兒之手。”

    弟,莫非萌生退意。心念至此,甯貴人又勸道:“江山未定,漢室未興。夫君豈有英年早退之理。”

    薊王一笑揚眉:“即便不為薊王。七海之內,何處不可稱王。”

    好比“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”。高皇血脈日稀,然子孫豪氣不減。話又回來。四十還不稱帝。再晚還能幹啥?了無生趣啊。

    薊王百子,及冠封王,遂成慣例。

    薊士子,二千及冠。薊王子,及冠封王。挺好。

    至此,薊王心意已定。千裏薊國,五十餘縣。當悉數傳於嫡王子劉封。餘下百子,或封西域,或封海外。亦或是,薊王三興漢室,分封於大漢十三州。

    捫心自問,薊王不欲再分漢土。諸如扶南、身毒等域外大國,足夠百子分潤。且比起西域綠洲,大漠孤煙。海外一季三登,堪稱富足。若能並大月氏貴霜。再南下身毒。何愁佛國不滅。

    慮及此處,薊王忽問:“甯姐姐可知,外姑(嶽母)下落?”

    “弟既問,妾自當實言。”甯貴人答曰:“多年前,自先祖(張道陵)羽化升仙,阿母便一去不返。無人知曉下落。至今,已有三十載。”

    薊王外姑,便是右國令發妻。亦是師道二嗣師道侶。人稱,王夫人。

    “可有畫像?”薊王又問。

    “有。”甯貴人,必有此物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