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73 王取幾何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394更新時間:2020-09-06 18:36:41

    至多三載,河北吏民,悉數歸心。薊王可提百萬大軍,一統天下,三興漢室。

    按部就班,毋需急。

    待大通郡、安昌郡、昌黎郡、朝都郡、朝黎郡、三川郡。營城皆備,圩田大成。再從長計議。不遲。

    三川郡,得名三川水。大遼澤中,枝津交錯,暗流眾多。堪比巨馬之豐水,便有三條。自西北向東南,呈“川”字,隱流大遼澤,暗通大遼水。薊王取名為“三川水”:西川水,中川水、東川水。初立東川、中川、西川三縣。合稱三川郡。餘下諸縣,待治水畢,再從長計議。是否另分一郡或二郡,且觀實效。

    三川郡,本戰國韓宣王置。因有河、洛、伊三川而得名。郡守稱“三川之守”。桓惠王時地入秦,治洛陽。漢高帝二年(前205年)改為河南郡。

    今漢既無此郡名,薊王百無禁忌,當可一用。

    大遼澤徑三百裏。遠至長城外,皆為泥沼。且南北略短,東西略長。徑百裏一縣,可細分九縣。九縣可為三郡。三川郡,當可分為,東川、中川、西川,三郡。此皆是後話。且看大遼澤,何時能盡其地利。

    待薊王自大通郡,返回南港。稻收已盡尾聲。上計署粗計,均產竟達六石半!

    二百二十萬頃民田,得入新穀七億一千五百萬石。二千萬畝官田,得入新穀一億三千萬石。共計:八億五千萬石。今季官倉得糧,高達一億五千四百萬石。

    此數一出。吏民相慶,百官彈冠。

    單憑官糧,便足可支應舉國所需。民間存糧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消息遍傳天下。叔侄三人,皆鬆一口氣。

    薊王傳令百官,切莫鬆懈。需顆粒歸倉,務必克盡全功。

    爵民田產更多。南港七條馳道,除居中王駕禦道。餘下六條,留出中央軌路,二側皆半幅通行,便於農人晾曬新穀。院中更遍地金黃。便是向陽大平座內,亦陳滿穀物。除去王城寸土寸金,少有曬場。爵民田多,亦是主因。

    禦道極闊。可供七車並行。薊王傳令,留下三車道通行,餘下四車道,皆留民曬穀。

    王命一出,滿城歡騰。

    命禦者車夫,萬般小心,不可碾壓。百官車駕,列隊駛過。車中百官,皆與有榮焉。

    儒宗遂於《朝聞日報》,遍問國中。

    七車禦道,與臣之二,與民之四,王(上)取幾何?

    多數答曰:七取一。

    少數答曰:十取一。

    見仁見智也。

    立冬後,千裏稻作畢,顆粒歸倉。

    網捕稻花魚,醃製禾鯉幹。翻耕稻茬,放水滋田。以待冰封千裏。禾鯉飽食稻花,肉嫩骨酥,唇齒留香。因能久存,故遠銷西域。烹製一鍋濃湯,鍋圈貼滿胡餅,風味尤佳。

    若食鮮魚,薊國四百城港皆可。食客若是初來,還有好婦,代為將魚骨剔除。賓至如歸,便是孔夫子所言,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說乎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