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92 夫子之牆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048更新時間:2020-09-16 02:04:58

    席間,五尹求問,王上何意?

    許攸笑答,諸君所請,時機未至也。遂將前後諸情,細細道來。五尹這便醒悟。薊王所慮,乃是“一牆之隔”。

    許攸言,一牆之隔,宛若春秋。我主所慮,人情冷暖。

    五尹拜服。

    許攸又道,諸君聯名上此疏,主公當可安心。

    五尹又問,何出此言。

    許攸答曰,諸君皆國之棟梁,才智高絕。之所以,未能窺破主公心中隱憂,隻因心無此憂。

    言下之意。五尹皆治政能臣。正因,愛民如子,一視同仁。心中無此高牆。如何能慮及“一牆之隔”,故才聯名上疏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,心中無牆。

    五尹,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。

    報館丞陳琳,有感而發。洋洋灑灑,書於報端。

    取《論語·子張》:“子貢曰:‘夫子之牆數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’”之句開篇。

    論述無形高牆,引國人熱議。

    “五尹無牆”,遂成典故。言指良臣治政,政均法平。

    儒宗鄭玄,遂以“夫子之牆”命題。考太學諸生。

    題末設問:“五尹無牆”,“主公有牆”乎?“經學有牆乎”?

    薊國文風之盛,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
    不出意外。太學四子,拔得頭籌。薊王觀後,一字不改,刊印日報。俗謂“燈不撥不亮,理不辯不明”。四子見仁見智,各抒己見。令國人茅塞頓開。

    太學四子,由此成名。

    下才俊,皆奔薊國。稍後,薊王命國老,領司辰令龐德公,收四子入門牆。傳授安邦定國之奇術。

    因四子居雲台之上,四海仙館。故有傳聞,所學乃經緯地,神鬼奇術。

    三歲見老。四子當是薊王為國儲才。又聞,待嫡長子封,二十及冠。薊王當傳王位於薊北城,萬載宮,登基為王。及冠稱王,遂成薊國慣例。

    空穴必有風,無風不起浪。嫡長子及冠,薊王年不過四十。春秋鼎盛,遠未稱老。即便不學曆代先王,薨後傳位,亦足可在位數十載,何以提前退位。

    國人議論紛紛。

    風聞既出薊王宮。後宮自然知曉。

    公孫王後,私問薊王。

    答曰,二十及冠,年富力強。且尚未玩物喪誌,沉湎於酒色。正是意氣風發少年。得賢臣良將輔佐,相沿成習,必為明主。如何能空耗年華,徒有虛名。人前人後,唯唯諾諾,膽戰心驚。唯恐舉止失儀,言語失禮,乃至痛失王位。

    公孫王後,這才醒悟。

    薊王唯恐,父強弟壯。嫡長子久為王世子。一身所學,滿腔抱負,被歲月蹉跎,消磨殆盡。即便如願以償,登基為王。卻人衰心老,性情大變。難為明主。

    防微杜漸。薊王寧願提前退位。

    王後止淚相問,那時,夫君當何去何從。

    薊王笑答:攜長姐縱橫七海,何處不可為王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