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93 利大難估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118更新時間:2020-09-16 21:33:33

    巨馬水路,四季不凍。令薊國如有神助。安昌郡諸縣,背山向海,冬季施工,波瀾不興。薊國營城,月起十萬樓台之迅捷,非親臨,不可盡知也。

    環渤海,大半結冰。沿岸港津,悉數冰封。唯金州港例外。

    早在冰封前。都船署便轉運大宗名產,囤於港口邸舍之中。供東瀛列島,三韓半島,船商往來販運。金州港漸取代泉州港,成為東瀛都護府重要始發港。甚至為幹支海市母港。

    遝氏、金州二縣,因海而興。今漢遼東半島,多為密林莽原。人跡罕至。千山山脈,從南至北,橫貫半島。唯在半島之尾,東西沿岸。分設西安平,並平郭二縣。換言之,時下整個半島,皆歸薊王所有。遼東大木,多出於此。

    自劉備樓桑大建,便有匠人逆流而進,尋河灣穀地紮營,砍伐大木。久而久之,營地成津,後為水砦。遼海守郭芝,遂遣官吏值守。引半島夷人,出山客庸。悠悠二十載,漸成氣候。

    年末郭芝上疏,欲將先前伐木營地,擴城為縣。薊王亦束之高閣。隻令郭嘉,疏通河道,增築泊位。先置津邑,再分城為縣,不遲。

    萬勿好大喜功,揠苗助長。朝中亦有百官上疏。言,再將汶縣、平郭,並入。東西國境,方稱相連。薊王卻道,所謂“一衣帶水”,“山水相連”。隻計路途,不算水路乎?

    環遼東灣,渝口津、昌黎港、房港、險瀆等,諸多港津,距金州港,半日往返。更有遼水入海口處通遼港,一日數返。船運便利,遠超車馬。若將渤海視作內湖,何言國土不連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。百官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正如西海(青海湖)亦是鹹海。若視渤海上灣,為薊國內海。國境何言狹長。時人約定俗成,言國境必言國土。然薊王卻高瞻遠矚,將湖海亦視作國境。

    辟鹽田,興船運。海捕網養,盡得其利。今又大開海稻田。鹽府民人,除鹽田外,再得一頃海稻田。終歸“民以食為”。鹽戶無糧田,難免心生不安,如願以償,民心得安。

    海稻,號稱一丈青禾。生命力極強。不愧野生。隻需趁春暖花開,風平浪靜時節,播種插秧。而後適時補栽,從長到收,甚至無需田間管理。均差五石。更有大量魚蝦,盤錯根節。收獲堪比禾鯉。堪稱種田神物。紅樹林隨處可見。卻無人問津數千年。當真暴殄物。

    曬鹽、割稻、捉魚、摸蝦。皆不耽誤。丈高海稻,根深蒂固,護岸培土,堪比遍種河堤,紫花苜蓿。

    薊王已命西域都護府,將沙鹵鹽堿,寸草不生,貧瘠之土,分門別類,運送國中。交由將作寺試種。待育出良種,再大麵積種植。事實上,無論稻收多寡。凡有所出,必成奇聞。於薊王而言,有形無形之利大,不可估也。

    海稻田一出,震驚四海。

    “薊王若非命所歸,何來此等祥瑞?”陳王宮正殿。會賓客大宴,陳宮朦朧醉眼,舉杯笑言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