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01 南北俱全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434更新時間:2020-09-22 13:57:37

    言下之意,待《薊國大百科全書》,編撰成冊。薊國五百城港,五帝之學。皆主修百科全書。那時,又當如何取士。

    儒宗笑答:我主必有所慮,非我輩可知也。

    存疑雖未得解,然卻心中無憂。薊王終歸與漢家一脈相承,獨尊儒術。且朝堂之上,不見神仙術。再看漢中並江東。佛道大興,竟與儒家分庭抗禮。當真,“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”。

    且《薊國大百科全書》,儒宗未至,薊王已命四少師先行編纂。換言之,獨尊儒術之心,早而有之。絕非心血來潮,裝腔作勢。

    此舉,盡收天下儒生之心。

    於儒家而言。漢中、江東,皆可棄也。

    須知,時日近日,天下士人,俱出儒家。即便兼通百家,亦是“以儒入道”。儒家為根基。故稱“通儒”。棄儒入道,絕無僅有。可想而知,正因如此。天下俊才,齊投薊國之勢,有增無減。

    聽其言,觀其行。薊王言行如一。續漢家香火,如何不是三興之主。

    叔侄之爭,無所不用其極。史侯並合肥侯,漸失人心。歸根結底,背信棄義。如此施為,可謂飲鴆止渴。為求續命,而下虎狼猛藥。長遠而言,於國無益。

    熙熙攘攘,利來利往。

    終歸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。

    樓桑老宅。

    家宴正酣。

    庖廚亦出老宅,乃劉氏宗親。論輩分,劉備需尊叔母。後並土為往,薊王欲攜入宮。奈何世代久居樓桑,家中斷難割舍。薊王亦未強人所難。論劉備喜好,皆在老宅。

    薊王長情之主。春臘二賜,十年如舊。老宅乃劉備根基所在。封嫡長子為陸城侯,繼承家業,亦是此因。薊王雖為中山靖王後。卻是陸城侯支屬。不可令陸城侯係無嗣。

    眾所周知。前漢時,並無鄉、亭之侯。乃至今漢,光武中興。功大者食縣,小者食鄉、亭。陸城侯,乃是陸城之侯,並無亭侯之分。待少複祖爵,將二百八十三年‘酎金’補齊。先帝故循今漢之例,金口玉言,封劉備為陸城侯。乃屬亭侯也。畢竟時過境遷。盡三百年,物是人非。先帝此舉,並無不妥。

    更何況,陸城早已無存。否則,史上曹孟德專權,亦不會於建安元年(196年),表劉備為鎮東將軍,封宜城亭侯。謂榮歸故裏。時下封賞,多近家門,是為光耀門楣。宜城亭,乃是距陸城亭,最近之邑。其民生如何,劉備自幼親眼所見。樓桑村尚不及宜城亭。

    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。薊王問過族中長輩,遂起身罷筵。

    送歸宗親,與長姐入樓桑寢室。濡沫交頸。一夜恩愛,到天明。

    窗外大雪紛落,室中春意盎然。

    遙想樓桑娶妻。恐男歡女愛,驚擾四鄰。薊王遂攜長姐入山中溫湯館,度足蜜月。日夜澆灌,如膠似漆。

    今故地重遊,重溫舊席。謂小別勝新婚。此種真情趣,非夫妻之間,不可盡知也。

    百川東到海,一夜無閑話。

    4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