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28 石來運轉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386更新時間:2020-10-04 22:06:12

    飛石索,又喚“飛球索”,或稱“流星索”。

    泰山飛石索,乃就地取材。以產於泰山周邊,溪流山穀之泰山石,打磨而成。其質地堅硬,曆為鎮宅安邦之寶。取“石來運轉”之意。

    其構造,類雙流星錘。可遠射五十,乃至百步開外。

    射人射馬,擒賊擒王。此技,為泰山賊寇,看家本領。

    三五成群,投石、捉刀、策應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更有頭戴斑斕假麵,鬼哭狼嚎。如山魈鬼魅,橫身攔路。衝雕零渾坐騎,噴出一口猛火。

    戰馬受驚,四蹄騰空。

    飛索繞頸,雕零渾被倒拽下馬。

    “主將落馬,泰山兵勝。”

    泰山石敢當。果人如山名。

    “承讓,承讓。”四寇五人,四麵抱拳。十足痞氣。

    魚油猛火,足噴數丈。饒是端坐馬背雕零渾,亦滿臉煙炭,須發焦黑。

    武無第二。勝負已分。

    若非泰山兵,手下留情。飛石直絆前蹄,何須冒險翻滾避讓。待先零騎士,飛撞墜馬。再一刀結果,豈不更美。

    若遇泰山兵,當如何破之?

    看台必有此問。

    道義為先,不戰可勝。

    有人答曰。

    略作思量,眾皆心服。

    君以草芥待我,我當以仇寇報之。

    不可否認。仇寇多出身草莽。一人吃飽,全家不餓。身無長物,死不足惜。

    在此義理下,便得通了。因有此理,故賊寇得赦,亦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赦與不赦,在於義或不義。

    若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”。若舉國為寇,誰人之過?

    國中白波、黑山、葛陂,連戰連敗。泰山五(軍)候,終扳回一局。得“演武器四”。

    一日兩場,意猶未盡。

    百聽不厭,回味無窮。

    聞泰山五候得勝。薊王笑言道:“泰山,地接山海,人民流竄。據山為寇,官府屢禁不絕。是為泰山賊。其中不乏官逼民反,忠義之士,是為義賊。轉戰山海,置之死地而後生。論遊擊,北地先零王子,遠不及也。”

    士貴妃亦笑:“吞刀吐火,始料不及。”

    吞刀吐火,乃百戲之一種。

    張衡《西京賦》有,“吞刀吐火,雲霧杳冥”之句。

    此術前漢時,便已見載。《漢書?張騫傳》:“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,觀漢廣大,以大鳥卵及黎軒眩人獻於漢。”注曰:“眩,讀與幻同。即今吞刀吐火,植瓜種樹,屠人截馬之術皆是也。本從西域來。”

    或證此術,似從西域傳來。後為江湖術士所習,傳承至今。

    “夫君所立‘演武器旗’,究竟有何妙用。”馬貴妃笑問。

    “機不可泄也。”薊王言道:“待初賽之日,貴妃一觀便知。”

    非薊王有意隱瞞。故意賣個關子,不過夫婦間情趣使然。

    馬貴妃資聰穎,又豈能不知。

    “龐氏兄弟,今在何處。”薊王又問。

    “已入函園二崤城國邸。”士貴妃答曰。

    “常山之蛇,皆來否?”薊王再問。

    “楊秋等人皆隨行。”士貴妃再答。

    年年隨都尉玄,南下通路。論熟悉沿途風土民情,龐氏兄弟首屈一指。都尉玄,畢竟佛門弟子。若知曉薊王南下攻滅佛國,可願同行,尚未可知。

    有備無患。

    薊王對龐氏兄弟,寄予厚望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