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32 無與倫比(1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628更新時間:2020-12-01 18:54:15

    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

    人之為學,必有疑惑不解。

    譬如:“(馬)融素驕貴,(鄭)玄在門下,三年不得見,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。玄日夜尋誦,未嚐怠倦。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,聞玄善算,乃召見於樓上,玄因從質諸疑義,問畢辭歸。”

    便是儒宗,求學時,亦有疑難未解。懷揣疑問三年,而不得消。待召見樓上,問畢辭歸。

    試想,蔡琰凡有存疑,必問其父。蔡伯喈必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。蔡琰又何必,苦等三年。

    如庖丁解牛,迎刃而解。自然知行倍增,一日千裏。

    然正如儒宗所言。天下又有幾人,能如蔡琰這般。且自薊王並縣為國,寒門亦漸無存,皆奔爵民而去。家中境遇,今非昔比。更加薊國五百城港,二千萬民。文興武勝,蔚然成風。蔡琰一人之力,又豈能與千萬之眾相抗。

    終歸“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”。

    心念至此,薊王豁然開朗。不禁慨歎:“無與倫比蔡昭姬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百官驚動。便是國老席列,亦紛紛側目。

    蔡少師,正襟危坐,與有榮焉。

    “昭姬無比”、“蔡姬絕倫”,遂成典故。

    典出薊王,金口玉言。凡拜讀《朝聞日報》刊載蔡琰殿試考卷。無不震驚無以複加。沒錯,正是博論雜譚:天圓地方。

    卷尾附加,乃出薊王命題。必然萬眾矚目乃其一。

    謂“上行下效,投王之所好”。薊王好惡,必令國人蜂擁仿效,相沿成習是其二。

    所謂“博論”?必旁征博引。又謂“雜譚”,定眾說紛紜。

    此題必無有定論。如何評判,高下之分?

    薊王授意:出人意表?其說自圓。

    眾國老心領神會。此乃“以子之矛?攻子之盾”。矛盾爭鋒也。

    按其所尋覓文中破綻。無需漏洞百出,隻需以點概麵,便可一擊而潰。換言之?博論雜譚?考驗的其實是:“樹德務滋,除惡務本”,“陰陽五行?周而複始”。義理循環?無懈可擊。道曰:“物我齊一”?佛說“心境雙忘”?儒稱“天人合一”。

    “千裏之堤?潰於蟻穴”。又說“物必先腐?而後蟲生”。

    一言蔽之,“文如其人”。

    無有破綻,近似圓滿。無論為人處世,亦或是為官治政,皆難尋弱點?不為有心人所乘。

    且靈光一現?石破天驚。乃啟迪心智?不二途徑。

    薊王可謂用心良苦。

    隨薊王傳檄天下。傳國玉璽被陳王寵竊據之事?人盡皆知。然陳王寵之所以,有恃無恐。正因叔侄紛爭,三分天下。不出意外。甄都、漢中、乃至江東?皆遣使陳國,索要國璽。

    然陳王寵,一邊虛與委蛇,行緩兵之計。一邊與淮泗諸王,暗中勾連,欲自立為帝。

    或有人言。此時自立,愚不可及。然與曆史驚人相似。袁公路得傳國玉璽後,亦起稱帝野心。“術以袁姓出陳,陳,舜之後,以土承火,得應運之次。又見讖文雲:‘代漢者,當塗高也。’自以名字當之,乃建號稱‘仲氏’。” 本章尚未完結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---->>>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