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68 王曹黨爭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050更新時間:2020-12-19 23:55:54

    “乃出曹太保之意,董驃騎入宮(shuì)子為之。”王允言簡意賅。

    “董驃騎,何其不智。”楊彪乃先帝名臣,太尉楊賜之子。出身弘農楊氏,曾祖楊震、祖楊秉、父楊賜,皆官居太尉,以忠直聞名。且世代研習《歐陽尚書》。與汝南袁氏,並為名門大族。焉能不知,子行事不妥。

    畢竟,尚未元服。若此詔有失,引下嘩然。子縱有過,亦罪不加身。然太傅卻要代為受過。若殃及社稷,便是托孤輔政重臣,亦難辭其咎。甚至以死謝罪。

    王允請楊賜入府相商。可謂直指時弊。

    “子此詔,乃為劉表正名。本無不妥。”王允言道:“然鎮南將軍位,自漢以來,卻無此例。有鎮南,必有四鎮。今,下三分,群雄割據。妄自增封,廣授兵權,恐至放濫之禍。”

    “太師所言極是。”楊彪如何能不知,放濫兵權之禍。

    “子年少聰叡,有周成之質。”王允言道:“望太傅,循循善誘。博之以文,約之以禮,輔之以德,修成明主,中興漢室。”

    “敢不從命。”王允言外之深意,楊彪心領神會。

    朝臣相爭,兩黨對峙。幼主當秉持中立,而善其身。此時站隊,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    王允請楊彪入府相商。便是請其,勸諫子。正如王允所言,董侯聰叡,有明主之姿。隻需悉知其中利害,必當警醒。未及元服親政前,當不會再行此事。

    送楊彪車駕出府。王太師遂言道:“四鎮不可同授,驃騎不可稱大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群僚聞之,無不振奮。

    略作思量,伏完幡然醒悟。王太師言下之意:“四鎮不同授”,唯授劉表鎮南;“驃騎不稱大”,董重徒勞無功也。勞而無獲,何必徒勞。且隻顧諂媚曹氏,不惜與王太師為敵。於朝堂之上,亦舉步維艱,一無所得。待此事作罷,董重自當警策。

    謂“防微杜漸”。子被董重蠱惑。一時不察,無傷大雅。若一而再,再而三。屢禁不止。才是彌大禍。

    群僚各自心安,這便紛紛散去。

    與伏完同車而返。觀其憂色未消,桓典這便勸道:“曹氏所圖,乃為引劉表為外援也。先前曹孟德上疏,言呂車騎並四國相之事。太師雖敕令警策,呂布亦閉門思過。然曹氏必難相安。今不惜結好董重,行弄臣之事。亦為自保也。”

    桓典言下之意。畢竟,不其侯等人,與呂布及四國相背後所謀,並未被窺破。雙方各有外援。均勢亦未被打破。

    “劉景升,坐擁七郡,披甲十萬。呂車騎,不過區區一萬兵馬。四國相皆無兵權。麾下郡國兵卒,不過數千之眾。如何能與十萬荊州兵與敵。”不其侯伏完言道:“我觀太師,似有未盡之言。”

    “何以知之?”桓典忙問。

    “此乃連環計也。”伏完言道:“先有荀彧上書,為食母呂貴封君。而後董重入宮讒言,子下詔。才有我等,今日之危。”

    見桓典無語。

    伏完口出誅心之言:“太師亦善連環。豈不識破?”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