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69 荀彧佐曹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538更新時間:2020-12-20 17:35:52

    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

    伏完忙問:“莫非,荀彧佐曹氏,另有所謀。”

    “未可知也。”桓典答曰。

    話說。潁陰荀氏,舉家投北,皆保薊王三興而去。獨留荀彧,輔佐曹氏。若是家門庸才,尋常子弟,便也罷了。王太師曾言,荀彧才智,猶在荀攸之上。焉能不辨,天命所歸,大勢所趨?

    荀彧佐曹,反常則妖。

    不其侯伏完,似有所悟:“太師此舉,非為避(讓)曹氏父子,乃為全荀彧之謀。”

    “我,亦如此想。”桓典言道。

    二人一時無言。

    行至家門。忽聽伏完一聲慨歎:“太師,一片苦心。荀文若,切莫辜負。”

    謂英雄相契。同為王佐才器。王允對荀彧,信賴有加。

    翌日上朝,二人抖擻精神。與曹氏朋黨,唇槍舌劍,據理力爭。得太傅楊彪,循循善誘。董侯正襟危坐,作壁上觀。不置一語。

    正如王允所料。“四鎮不同授”,唯授劉表鎮南;“驃騎不稱大”,隻因董重無功。

    董重心中挫敗,可想而知。暗恨王黨橫生枝節,更恨曹黨言而無信。

    稍後,天子言道:“《管子》曰:‘舉兵之日而境內貧,戰不必勝,勝則多死,得地而國敗:此四者,用兵之禍者也。’今,關東初定,群雄未附。放濫兵權,取禍之道。當緩圖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明見。”群臣拜服。

    見事不可為。便有曹太保,親自進言:“江東二袁,乃合肥侯之爪牙。袁術渡江,竊據淮南,為禍日甚。先前,奮武將軍公孫瓚,血戰未捷。宜令劉鎮南,續攻之。”

    曹嵩一席話,看似輕描淡寫。實則鋒芒暗藏。言指,王太師用人不善。奮武將軍公孫瓚,力有未逮。不得已,另舉高才。遂命新得鎮南將軍高位,並督交、揚、益三州,委以東南,惟其獨裁之荊州牧劉表,再接再厲,攻打二袁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聞“血戰未捷”,伏完心中一聲冷笑。正欲進言抗辯。

    不料天子已先問:“依太保之見,當擊何處?”

    天下三分,乃叔侄三人,心頭大患。董侯亦不例外。唯有擊敗江東叔父,並漢中長兄。董侯方能穩居帝位,號令天下。

    曹嵩言道:“當擊交州袁紹。”

    “袁術血戰得存,何不再擊淮南。”董侯果有明主之姿。

    曹嵩已有定計:“回稟陛下,先前袁術兵分二路,上擊江夏,下攻廣陵。淮南空虛,遂被奮武將軍,兵圍城下。今,二路敗軍已歸,背水一戰,不可強為。”

    “太保言之有理。”董侯輕輕頷首:“命鎮南將軍,擇日擊交(州)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曹嵩領命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