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94 千裏饋糧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138更新時間:2021-01-02 18:40:15

    畢竟大道初開。待薊王平身毒,曆經開拓,塹終變通途。縱蜀道難於上青,今亦可通車馬。農耕文明,世代相傳,慣於愚公移山。

    若非帝國雄心,薊王勞師遠征。數萬匠人,夜以繼日,耗費無度。

    便據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所載,吏士馬牛食,萬二百八十一(1081)人,月用糧穀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,鹽千六百九十三斛,茭槁二十五萬二百八十六石,粗略計算。

    加拓土先鋒營,計十五萬大軍。月耗糧穀,高達三百萬斛。鹽二萬五千斛,茭槁三百七十五萬石。以新式薊國輜車,載重百石計。足需輸送,六萬七千餘車(6774)。此還不過是一月消耗。

    不算途中,人吃馬嚼。以穀一石三百錢,鹽一石五百錢,茭槁一石一錢計,足需九億一千八百餘萬(918541080)。

    再以僦費一裏一錢,運送五千裏計。足需僦費三億三千八百七十餘萬(8706750)。

    不及損耗及軍資。單運糧一項。此戰薊王需足支十二億五千七百餘萬(1574780?)。

    據後世估算。秦攻匈奴,運糧效率僅為百九十二取一(1/19),武帝通西南夷,運糧效率約是九十取一(1/90)。史載:“率(大略)十餘鍾致一石(一鍾為六石四鬥)。”

    故《孫子兵法》言:“食敵一鍾,當吾二十鍾;忌杆一石,當吾二十石”。

    奪敵一份糧,相當於省我糧二十份,糧、草、輜、重,皆循此例。據此可知,運糧效率,不過百取五(5%),且還是平地運輸千裏。如薊王這般,輾轉五千裏。消耗幾何,可想而知。誠然,此時尚無始皇帝,修築下路網。

    若無薊王種田二十載,如何能支撐此次遠征。

    此亦足見,都尉玄,年複一年,南下築路之重要。各處封侯塢堡,郵亭置驛,提前接力,轉運軍糧,才令薊王遠征大軍,一路行來,人馬足食。稍後,上計署統計。薊王此次南征,水陸並進,運糧效率,約為百取四十五(45%)。其中,車馬陸運,不及百取十五(15%)。水運之便,時下無可替代。薊王辟江表十港,連成珠串。可謂先見之明。攻滅身毒佛國,再續珠串,直通海西大秦。此戰,亦是必不可少。

    《二年律令·行書律》:“郵人行書,一日一夜二百裏。”

    不算不知道,一算嚇一跳。

    且問。不種田,如何外戰?

    是故,孫子曰:“凡用兵之法,馳車千駟,革車千乘,帶甲十萬,千裏饋糧。則內外之費,賓客之用,膠漆之材,車甲之奉,日費千金,然後十萬之師舉矣。”

    如此當知,遠征四海,一統下。曆代帝王,非不欲,而是不能也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