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170 三代為人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368更新時間:2021-02-12 21:18:18

    與海外荒洲最大不同。天竺亦是古文明。尤其北天竺各國,分分合合,犬牙交錯,據險而守。要津相持,關塞棋峙。薊王艦砲轟城,攻占王都。兵不血刃,得北天竺全境。各處設施完好無損。隻需稍作改造,安置城防機關器,遣兵卒屯守即可。

    便是各王都大城,亦十存八九。

    如前所言,天竺計程單位,稱“由延”。“套一次牛車,所行路程”。並無恒定長短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夫數量之稱,謂‘踰繕那’。舊曰‘由旬’,又曰‘踰闍那’,又曰‘由延’,皆訛略也。‘踰繕那’者,自古聖王一日軍行也。舊傳一踰繕那四十裏矣;印度國俗乃三十裏;聖教所載,惟十六裏。”

    薊王遂廢棄不用。“書同文,車同軌,度同製,行同倫,地同域”,幸賴始皇帝陛下,不世之功。薊王盡可蕭規曹隨。一切皆出漢製。

    一萬幕府屬吏,各就各位。積壓幕府案頭,繁雜政務,頓時化去大半。

    累日來,薊王攜幕僚,正商討遷戶政策。

    循例,凡薊吏外放,皆秩升一等至三等。遷漢民遠赴萬裏之外,入籍豐州。田宅是否亦數倍予之。一眾幕僚,各執一詞,並無定論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從何處移民,亦無定論。若論風土氣候。嶺南最佳。畢竟地處維度相似。四季無冬,潮濕多雨,瘴氣頻發。唯一所患,嶺南漢人,本就稀少。若再外遷十五萬戶。恐嶺南失血,難以自養。若遷薊人,又恐水土不服。罹患病症,乃至十室九空。

    軍正沮授進言,薊人天南海北,包羅萬種。便偶有水土不服之症,良醫亦可治愈。不如從客庸之家,擇客籍滿五載,不及十載者。十萬戶,遷入豐州,編戶為民。再擇嶺南五萬戶,一並遷入。萬餘都護屬吏之家,亦同遷來安居。再補八種西羌,四氏雲霞各萬戶,共計二十萬戶。並約定,遷居豐州滿五載,可為薊人。毋論世代定居,亦或是舉家遷回薊國,但憑所願。

    如此,不出數載,豐州當歸於王治。

    便有幕僚求問:若五載之後,編戶皆遷回國中,又當如何。

    沮授答曰:無妨,再擇五載客籍,十萬戶,遷入豐州繼之。

    如此,以五載為限。漢人不斷,漢風不減。不出三代,豐州歸漢。

    此策大妙。

    薊王輕輕頷首:田宅又當如何授予。

    沮授答曰:豐州一季三登。一頃,便作三頃也。免客稅。或行三十稅一,或免五載賦稅。必有客籍,舉家遷往,甘之如飴。

    免客稅,入薊籍。再除五載賦稅。更有三登一季。

    正如沮授所料。必有客籍,蜂擁而來。

    倍思前後,薊王欣然言善。

    王命,遷國中客籍十萬戶,嶺南漢人無萬戶。四氏雲霞各萬戶。都護府吏家眷一萬戶。齊來豐州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