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64 明珠暗投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544更新時間:2021-04-07 18:13:57

    新春伊始,時王宮嬰兒潮時所誕麟兒,半數入館。王子館,一時人頭攢頭,書聲琅琅。作為老來惜子。待諸王子長成,當分封海外,為大漢守衛疆土。擔向化天下之重。國老、名儒,焉能不傾盡所學,傾囊相授。君子六藝乃是必學之技。除此之外,因材施教。薊國諸多奇技,亦多有涉獵。王子館學,又稱“王學”。乃薊國五學之首。除五經十四博士:《易》四:施、孟、梁邱、京氏;《尚書》三:歐陽、大、小夏侯氏;《詩》三:魯、齊、韓氏;《禮》二:大、小戴氏;《春秋公羊》二:嚴、顏氏。

    另有傳記博士。文帝時,將《論語》、《孝經》、《孟子》、《爾雅》各置博士,喚做“傳記博士”,今薊襲之。凡書錄先賢言行,亦或是如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東觀漢記》,為先賢著書立傳,皆立為傳記博士。

    另,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荀子》,薊國《五書》,多為博士祭酒,方可傳授。

    “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。”做官有餘力,便去為學深造;學習有餘力,便可出仕為官。

    學以致用。博士,舉為一城長令,比比皆是,屢見不鮮。太學博士,秩六百石,銅印黑綬。若出為下縣之長,必加秩比千石之太中大夫。

    如前所言,佐使少吏,克己奉公,勞苦有功者,可加秩六百石之“諫議大夫”;守令長吏,治政安民,教化有功者,可加秩比千石之“太中大夫”;名臣宿吏,通都大邑,興國有功者,可加秩比二千石之“光祿大夫”。

    另有鞠躬盡瘁,致仕老臣,可加秩六百石之“中散大夫”。

    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。薊王又設“(禁)中大夫”,專為加封禁中女官。掌侍從左右,備顧問應對。

    亦如前所知。比千石及以上。方可在靈輝殿中,得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六百石諫議大夫,雖無從入宮覲見,薊王當麵。然卻有秉筆直書,上表禁中之權。換言之,可越過署寺長吏,幕府三丞,乃至左右國相,直接“諫議”薊王。

    《國語》曰:“防民之口,甚於防川,川壅而潰,傷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為川者,決之使導;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
    言路之重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故凡得“加官”為大夫。皆是國之宿吏,薊王近臣。左右皆與有榮焉。

    博士、大夫,皆深為國人所敬。

    萬石國老,薊王尊“公”。進出禁中,毋論早晚。便已入寢,薊王亦會起身接見。誠然,國老入宮,必有當務之急。薊王自不可置之不理。

    國老喜素食。碗中所盛,正是“金湯赤鬻”。

    將一丈青,海禾紅米,以甘甜秀美,淡黃清澈之“一盆金湯”溫泉水浸泡,再輔以冰山融水,文火慢燉,熬製成粥。便是金湯赤鬻。

    年前,一丈青,海禾紅米,大熟。畝產雖不及六石之巨,然亦有四、五石(4.5)。

    正應道中童諺:“南極老,一丈青;東王父,漢三興。”

    薊王大喜。萬裏來書。言,金湯赤鬻,專為國老享用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