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70 臨機應變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498更新時間:2021-04-10 16:51:47

    “變從何來?”桓典忙問。論心中急迫,桓典不下伏完。自昨日回府,便坐立不安,寢食俱廢。得伏完相邀,便急忙赴會。欲知詳情,可有破解之法。

    待伏完道明原委,眾人方知事大。

    悉知乃陳公台,急中生智。桓典終得心安。

    於後知後覺,公孫二雄而言。無非將華雲號上,所伏刀斧手,悉數調出。而後,率麾下精騎,填充“千乘萬騎”。伴駕出巡。

    “天子”則由伏完親自駕車,行於大駕之中。

    而董侯,則換乘黃門署車,混跡出城人流。悄無聲息,直奔敖倉港。

    或長驅虎牢,或舟行八關。單憑所需,遊刃有餘。

    眾人這便取圖圍觀。細說沿途亭舍城池。

    《郡國誌》:“滎陽縣有廣武城,城在山上,漢所城也。高祖與項羽臨絕澗對語,責羽十罪,羽射漢祖中胸處也。”《後漢書》注曰:“《西征記》曰:有三皇山,或謂三室山,山上有二城,東者曰‘東廣武’,西者曰‘西廣武’,各在一山頭,相去二百餘步,其間隔深澗,漢祖與項籍語處。”

    廣武二城,便是今之“敖城倉”。居中絕澗,俗稱廣武澗,便是今之鴻溝水。

    自“年猶盛而容色美”之馬氏,封滎陽君,嫁入薊王家門。為馬貴妃。薊王遂命人增築廣武二城。並順下自河,修造敖倉港。曆經修造,城港已連成一體。乃河上第一雄港。

    類比九阪塢。東西廣武二城,各霸山頭。橫跨鴻溝,以吊起相連。後世稱“漢霸二王城”。

    東西廣武二城,乃城倉重地。囤積督亢之穀,樓桑兵甲,不一而足。薊國名產,可經二城間,所設橋吊,墜下深澗。南北商船,隻需列隊鴻溝。便可依次裝船。通行四瀆八流,內外水道。

    臨河敖倉港,日有千帆往來。水路繁忙,不下南港。港中有薊國戈船校尉文聘所部駐守。文聘立水砦於黎陽營,護大河航道。敖倉港雖在河南,然畢竟是滎陽君湯沐邑,自當為薊國所轄。並無異議。

    敖倉港南二十裏外,虢亭。

    《郡國誌》曰:“縣有虢亭,俗謂之平咷(táo)城。”《風俗通》曰:“俗說高祖與項羽戰於京、索,遁於薄中。羽追求之,時鳩止鳴其上,追之者以為必無人,(高祖)遂得脫。及即位,異此鳩,故作鳩杖以扶老。”

    亭舍之中,後院精舍。

    呂布與陳宮,隔案對坐。侃侃而談。無怪伏完投書,連夜得回。

    呂布、陳宮,竟近在咫尺。話說,滎陽乃薊國所轄。於關東而言,乃法外之地。正因如此,呂布、陳宮,方有恃無恐。

    虢亭扼守官道,無論赴敖倉港,亦或是西去虎牢,皆需途經此地。

    “何以先知?”呂布必有此問。

    陳宮笑答:“三月上巳,泛舟大河。曹氏父子,焉不用蓋海乎?”

    陳公台,料事於先。知伏完所謀難成。曹氏父子,必不登華雲號。故先行藏身此處。坐等伏完投書求救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。

    呂布歎服。轉而又問:“荀彧,焉不知乎?”

    陳宮慨歎:“牽乎天子,荀文若,必不為曹氏謀也。”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