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93 中廬拜官(1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712更新時間:2021-04-22 15:11:13

    有道是,一方水土,一方人。

    巨馬水路,千裏流金。難得四季不凍,綠水常奔。薊國雖地處北疆,卻享有江東澤國水利。且無江淮綿延梅雨。四時之節,分明四季。更加國人,來自天南地北,四海外內。包羅萬種,融合成一。移風易俗,禮樂民和,是也。

    此,亦是薊國興大儒學之沃壤。

    “歲月不居,時節如流。”

    薊王已過而立。車駕入宮,洗漱更衣。皇英殿先叩二宮太皇,增成殿再拜三王太後,合歡殿與公孫王後、甘後,夫妻相見。同下無極殿,受妃嬪覲見。移駕飛翔殿,探視諸王子。再入披香殿,接見少府女官。

    少頃,安貴妃兼中宮長禦,入殿來報。

    宮宴已備。

    薊王遂移駕靈輝正殿,大宴群臣。

    賜酺三日,舉國同慶。

    “養老尊賢,俊傑在位,則有慶(賜)”。

    泱泱上國,禮儀之邦。隆禮重儀,遂成定式。薊王忙裏偷閑。趁三日大酺,足不出宮,與家人團聚。

    三月春深,風和日麗。鶯歌燕舞,桃紅柳綠。

    “一年之計,莫如樹穀”。

    春光無限好,耕耘正當時。

    薊王就藩,民心大安。三日後,薊王攜重臣,車駕薊北王陵。祭奠王太師。

    並與太師三子,及中廬守孝,一眾王黨相見。

    循薊國葬製,以日易月,奉國守孝。毋需去官,改著素袍三載。

    得太師夫人首肯。薊王於中廬,以國事相問。

    太師三子,並一眾王黨,皆肅容奏對。

    薊王言:“今‘王室大壞,九州幅裂’。存亡之際,危難之間。大丈夫,當仁不讓。當舍身共赴國難。待安邦定國,定鼎江山,再急流勇退,終老山泉。”

    “王上,明見。”一眾王黨,涕泗橫流。忠漢之心,“昭昭如日月”。

    薊王遂命新任中書令蔡琰,宣讀王命。

    徵辟一眾王黨。或為國相,或為太守,或為城令,或受港令。真二千石,至比六百石不等。遍及河北五州之地。王黨皆清流名士,國之棟梁。先前,為曹黨所逼。深陷黨爭,無可幸免。事關社稷興亡,家門存續,更無人可置身事外。如今,避走大河之北。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物是人非,黨爭可休矣。

    便在太師墓前,“中廬拜官”。著縞素朝服,佩銀絲印綬。大禮參拜,口呼:主公。

    王允三子,亦皆拜官認主。

    話說。王陵之中,自有屬吏,添土掃墓,四時祭拜。毋需結廬守孝。

    王黨複興於河北。王太師泉下有知,當可慰藉。

    “中廬拜官”,遂成典故。寓意,大丈夫,以身報國,無所不至。太師府吏,皆是清流名士。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且置身薊國吏治體係,久必相沿成習,“與之化矣”。

    至於薊國大儒學。乃出《荀子》之基。凡時下儒士,豈不涉獵。不過是,信與不信,罷了。如今,大漢三興在即。天下儒生,皆心向往之。身為薊吏,豈能不信。

    大河上下,同出漢室。然自王太師殉節,王黨之所忠,已悄然更迭。

    先前忠於甄都天子。如今忠於薊王劉備。 本章尚未完結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---->>>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