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認冷灰
24號文字
方正啟體

1.295 金台玉樓(2/2)

作者:熏香如風字數:4256更新時間:2021-04-23 19:17:45

    多用幾何紋鋪地磚、龍鳳紋空心磚、及饕餮紋半瓦當。另有文字瓦當,“長生未央”、“延年益壽”、“長生無極”、“千秋萬歲”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薊王宮殿。縱然,製非常模。將作寺,亦早有準備。各式模組,分門別類,皆有囤積。隨取隨用,進度飛快。待造畢,雲霞衛,遷居迎風館。希俄斯姐妹,遷入七海館。函園姬,遷入相思館。珠櫻館,暫且空置。已備添人進口。

    自王都擴建畢。縱橫九十街衢。一裏之回薊王宮,越發顯。然王城既定,外擴不易。唯向高處延伸。正因如此,二宮太皇所言,薊王並未婉拒。

    趙娥致仕後,並未出宮。暫居南宮鳳梧館。行走禁中,往來增成、鳳凰等殿。助三王太後,薊王三後,協理宮事。

    婚期無出意外,當擇在九九重陽,姻親相聚之期。那時,王宮增築已畢,萬事俱備。數月可期。

    經年未見,國中奇觀先後築城。

    時臨渝令袁霸上疏。求重築碣石宮,並築碣石港。將作寺能工巧匠,多年修造。碣石宮下碣石港,亦先後築畢。

    臨渝令袁霸,築城有功,加封光祿大夫。升秩,比二千石。

    西遊甘泉宮,東遊碣石宮。難得北國春末夏初,千裏風光迤邐,氣候宜人。不知,是否與鑿穿千裏黃金水路相幹。清新海風,竟自渤海灣一路上溯,遍吹薊國東西國境。直令人心曠神怡。時人風土之,不可不信。不然,何以南橘北枳。否則,何來孟母三遷。

    碣石宮,本戰國時,燕昭王為齊鄒衍所建。因地近碣石故名。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(騶衍)如燕,昭王擁彗先驅,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,築碣石宮,身親往師之。”後秦滅六國,始皇東臨碣石,駐蹕於此。

    待此行歸來。金烏船宮,當入北港鴉巢。例行維護。加裝清鋼龍脊,並新式機關器。船宮與王宮,建製雷同。皆有銳士戍守,屬吏、工匠、並宮人常駐。

    船入碣石港。

    薊王居高遠眺。見碣石宮,東西一裏,南北二裏。矩形布局。壘石作基,版築成牆,牆基寬丈餘,峭壁陡直,台高二十丈。兩翼角樓,呈合抱之勢,拱衛城中綿延宮殿,氣象森嚴。東宮門禦道,正對海中碣石,可順下碣石港。西宮門禦道,與傍海道(碣石道)相通。阪下有宮苑,遍植桃林,“青翠繁密,望之如車蓋”。苑中有碣石倉、諸侯邸、桃林傳舍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凡經碣石道上下,皆可入傳舍落腳。尤其薊國三川郡,乃北上塞外之門戶。邊境長城,亦修築畢。設水砦:遼關。通行內外。大遼水沿線,悉歸橫海艦隊所轄。並於大遼水出海之遼口,築成通遼港。

    稍後,高車並扶餘,共築港於南蘇水口。今,南蘇港,已成北疆中繼大港。百貨匯聚,市舶要衝。四海船商,萬石大舡,可由渤海,經通遼港,逆進大遼水,泊於南蘇港。再由千石河船,輸往各處枝港。塞北由是繁盛。

    薊國號九河之地。諸水奔流,皆匯渤海。經由渤海,逆進各“水口”,便可通往薊國五百城港。

    渤海,便是薊國內湖。 本章已閱讀完畢(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!)

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